四十万宋军没能灭掉西夏,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1067年,一位19岁的年轻人成为北宋时期的皇帝,他就是宋神宗赵顼。当时的北宋时期王朝积弊丛生,被“三冗”问题搞得积贫积弱。宋神宗是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他想让北宋时期王朝占据西夏、燕云等地,来实现真正的统一。于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通过十几年的时间,北宋时期的国力得到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打算先对西夏动手。
1081年,西夏内部发生了动乱,梁太后囚禁了国主李秉常,西夏大将禹藏花麻向北宋时期边将写信求援,“夏国母子不协,杀其重臣,上下汹汹,若发兵来讨,请举族以应”。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边将也得到了西夏内乱的消息,纷纷向宋神宗上书。宋神宗也非常兴奋,他决定发动一场北宋时期古代上前所未有的大战!
同年六月,宋神宗集结了陕西、河东等五路的军事,同时还将开封境内数万禁军调入陕西境内。宋神宗的计划是兵分五路,从三个方向分进合击,一举灭掉西夏,具体部署如下,“宣州宣庆使李宪为经制使出熙河,行营经略使高遵裕出环庆,副总管刘昌祚出泾原,签书经略使事内侍王中正出河东,(种)谔出鄜延”,北宋时期出动的禁军、厢军的总数在40万以上。
咱们先说东线的两路军事,他们区别由宦官王中正、名将种谔率领,其中王中正所部有12万人,种谔指挥的军事有9.3万人,不过种谔要接受王中正的克制。战斗开始后,种谔的表现十分出色,先后攻占银州、石州、夏州等地。然而,宦官王中正根本没有军队才干,只准备半个月的军粮,只知道跟随种谔,一路上没有战功。
种谔虽然屡破敌军,但由于他这一路距离西夏中心地带太远,加上西夏坚壁清野,军粮也浮现了问题,加上进入十月后,天气渐冷,所以只能驻军等待军粮,最后军事崩溃了,“会大雪,以无食先溃,入塞者才三万人”。王中正所部很快也吃光了军粮,补给浮现了艰难,军事也崩溃了,饿死者多达两万多人。
再说南线的两路军事,区别由高遵裕、刘昌祚率领,其中高遵裕所部拥有八万七千军事以及九万五千民夫,刘昌祚领兵五万,但要受到高遵裕的克制。刘昌祚是一员猛将,亲自手持盾牌攻城,还击败西夏国相梁乙埋率领十万大军。就在刘昌祚立即攻破灵州时,高遵裕非常妒忌,竟然派人下令停止进攻,由自己主持攻城事宜。
然后,高遵裕围攻灵州十八日,非但没有破城,反而被西夏切到后勤补给,遭到对方援军的的围攻。后来,西夏掘开黄河七级渠水淹宋军,北线宋军也彻底崩溃了,“军士冻溺死,余万三千人走免”。刘昌祚拼死作战,负责断后,才幸免了全军覆没。再说西线的李宪,他这支军事有十几万人,取得了不少胜利,可是由于其他两线溃败,他也只得撤兵。
史书上称此次战役为“五路伐夏”、“第二次灵州之战”。宋神宗本想一举灭掉西夏,反而损兵折将,损失非常惨重。那么这场战争,北宋时期占尽优势,为什么却以惨败告终呢?从北宋时期方面来说,最重要的真相是北宋时期长期奉行“受内虚外”的策略,宋军上下缺乏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经验。自宋太宗雍熙北伐结束,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北宋时期几乎没有主动出击过。
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习惯于坚守作战,对于攻城根本没有经验,在灵州之战时,竟然“军中皆无攻具“。从携带军粮这个问题上,也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将领缺乏这种进攻作战的经验,不重视后勤问题,连种谔这种名将都是这样。从西夏方面来说,西夏虽然军事人数少,但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发挥骑兵的优势,袭扰宋军的粮道,从而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