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接汉献帝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魏。自此东汉王朝灭亡,而禅让之后的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颐养天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有趣的是,曹丕称帝后仅一年,益州刘备便称汉献帝已死,然后自立为帝,定国号为汉。
那么明明汉献帝都还活着,刘备为什么不将其接到益州,然后学一代奸雄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反而是要自己称帝,否定了自己向来以来保持的汉室忠臣的形象。
本来说到底,刘备不救汉献帝,乃是因为汉献帝已经失去利用价值。
诚然,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而刘备向来以汉室正统自居,打得就是一个兴复汉室的旗号。就汉献帝脱离虎口,责无旁贷。但前提是汉献帝没有退位,那样刘备才有理由号召天下群雄,打倒曹贼,解救我主。
这本来和一代奸雄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道理,争的一个师出有名。但是曹丕篡位以后,这一切都变了。人家都不需挟制天子以令诸侯了,而刘备本来也不需要汉献帝来为自己加码了。
所谓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刘氏不得为帝的传统,已经被一代奸雄曹操父子打破。随着时间的流逝,汉献帝这个金字招牌已经变得不那么主要,从曹丕顺利称帝就看得出来,天下士子本来已经接受了汉朝灭亡这么一个结局。所谓皇权已经连年战乱给消磨殆尽,此时的天下不仅仅有德者居之,无德有实力也可以居之。所以并非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刘秀的后裔、汉桓灵二帝的后裔才干居之。
而刘备本就是头顶汉室宗亲的名号,再加上他如今手中的实力已经足够。此时的刘备,坐拥西川,进位汉中王,实力强横,与孙曹两家三分天下。
刘备如果去把汉献帝救回来,考虑的不是汉献帝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而是自己该面对汉献帝该怎么自处?
首先,刘备的终身理想是扶汉,这从他一贯的政治行为就能看出,刘备自从出道以来,就向来打的是兴复汉室的旗号,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出师表,都明确地表达了兴复汉室的政治方针。
但是刘备兴复的是汉室,并不是汉献帝,刘备扶的是汉朝,并不是汉献帝。刘备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是自己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汉朝,就像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那样,而不是去扶助一个前朝皇帝。
而且刘备此时正值权力顶峰,幸幸苦苦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基业,肯定不情愿让给汉献帝。但是如果不让,他就是和一代奸雄曹操一样的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有损他一贯树立的忠于汉室的形象。更惨的是,如今天下格局已定,都没有诸侯给他使唤了。
再者,就算刘备忠心耿耿,还政给汉献帝,他手底下那群兄弟情愿答应吗?他们跟着刘备这么久,不就是期盼着某一天能成为从龙之臣,开国元勋吗?他们岂会情愿自己和刘备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拱手相让。
所以,如果刘备把汉献帝接回来,没什么用处不说,还影响蜀汉的内部团结,甚至于发生内乱。
那么与其让汉献帝回来添麻烦,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谎称汉献帝已死。以此来将自己打造成汉室唯一连续,从而号召天下那些还忠于汉室的人,并为自己打造一个为君父报仇的正义形象。此时不要说营救汉献帝,就算是汉献帝自己跑到刘备的地盘,刘备也会说他不是汉献帝,并马上杀了他。
换句话讲,对于刘备来讲,营救汉献帝,自始至终,更多的只是一个口号。怎么让自己在这乱世之中出人头地,打下一片乾坤才是最为主要的。刘备所谓的“复兴汉室”,从一开始就是想自己取大汉天子而代之。他走的是东汉光武帝的老路,而不是想匡扶汉献帝,这一点早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已经表露无遗。
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的那样:
“一代奸雄曹操王魏,己亦王汉中矣;曹丕称帝,己亦帝矣;献帝未死而发其丧,盖亦利曹丕之弑而己可为名矣。”
言下之意,刘备无非是借着一代奸雄曹操父子篡汉的名义自立罢了。
所以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刘备正好有个借口,也跟着就称帝了。而且不管献帝是死是活,直接给他召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以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为由,堂而皇之称帝。
刘备称帝,刘协应该是知道的,刘备为他举行葬礼,刘协也应该知道。这时的刘协本来已经想通了,无论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还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对他来说都一样。当他被董卓拥立的那一刻起,汉室早已倾颓,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他也清楚,留在曹魏尚可性命无忧,万一被刘备找到,他惟独死路一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