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慈禧太后和清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太后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北京去世。
提到中国近代史,慈禧太后是永远都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但不管对于慈禧太后是褒是贬,都有一个古代现象值得后世探讨,那就是慈禧太后一死,大清帝国几乎是立刻土崩瓦解。
尽管古代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不得不说,慈禧太后之死的确促成了古代进程的转换,那这究竟是为何呢?
01慈禧太后是人治进展到极致的代表人物
为何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能够掌控全局?
有人说,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荣禄,刘坤一这些晚清名臣尚在世,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同光中兴的中流砥柱,但到了1900年之后,这一大批晚清名臣先后辞世,仅剩的比较年轻的袁世凯,也在慈禧太后离世之后被罢黜,因此,慈禧太后的去世,不过是晚清精英政治集团集体告辞古代舞台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随着慈禧太后的离世,满清的精英政治集团浮现了真空,后来的溥仪只是孩童,载沣更是庸碌无为,至于隆裕皇太后只能算作深宫妇人,所以,满清这个庞大的马车一瞬间就群龙无首,那么各方势力都能轻而易举的从满清的身上挖下一块肉来。
这个观点的确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情势,但却并没有直刺问题的根源。
实际上,慈禧太后是人治社会进展到极致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满清的覆灭,中国的古代开始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集权向权力制衡转变。
人治才是大清王朝倒塌的罪魁祸首。
为何这么说呢?
慈禧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晚清名臣只能说是恰好在20世纪的头10年里接二连三的去世了,假使这些晚清名臣能再多活个一二十年,失去了掌握权力的慈禧太后的约束和制衡,且不说这帮名臣各自的政治主张有异,单凭其掌握和拥有的政治资源,就足以让整个国家鸡飞狗跳。
实际上,真正让清代覆亡的事件,就是晚清名臣之一的袁世凯干出的逼宫事件,封建王朝自古以来就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袁世凯当作慈禧太后时代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强权派,很快就被罢黜,就足以证明后来的政治集团,对于前朝的实权人物是有多么的忌惮。
所以,慈禧太后太后一死,大清王朝不得不进行一场权力交接,这实际上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外科手术,已经不单单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了。
我们可以往前捋一捋,慈禧太后太后是如何上台的?咸丰一死,留下的同治帝年幼,于是咸丰留下了八个顾命大臣来掌管权力,这八个顾命大臣实际上相当于咸丰在世,是咸丰权力核心的连续,但是毫无疑问,这对于即位的同治帝以及慈禧太后而言,这八个人就是刀俎,同治和慈禧太后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所以,辛酉政变的发生几乎是古代的必定,因为在封建王朝,谁真正掌握了最高权力,谁才是真正的皇帝,这是人治的必定要求,否则空有一个太后的名号和皇帝的身份,对于慈禧太后和同治而言,不过就是个名头而已。
可以看到,咸丰朝跟慈禧太后太后之间的权力交接并不是顺风顺水,而是一番死斗。
本来再往前追溯,嘉庆斗和珅,雍正斗八爷,康熙斗鳌拜,哪一次的权力交接不都是一次生死大乱斗?所以,慈禧太后这样的强权派一死,大清帝国必定要面对一场内乱,因为新君,新的政治集团,势必要铲除掉慈禧太后的政治遗留,否则,君与臣的权力形成矛盾,这在人治的社会中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古代,本来永远绕不开的就是掌握绝对权力。
02内乱是根源,外乱是推手!
上面讲到了慈禧太后之死,带来了一场不得已的权力交接,而封建王朝的权力交接没有二八开,三七开的说法,有的只是100%和0%的分别,这是绝对权力的需要。
但是很明显,无论是溥仪,载沣还是隆裕太后,他们都没有能力去掌握这份绝对权力,不论是汉族地主集团,满族贵族集团还是军队集团,本来在慈禧太后死了之后,都有站出来分一杯羹的心思和想法。
孤儿寡母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是不可能拥有掌控力的,更何况载沣本身也不是强权派出身,其拥有的政治资历和背景更是独木难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