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是,在各个诸侯国心目中,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了。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区别是:秦朝、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战国不惟独战国七雄,还有“泗上十二诸侯”,你都知道吗?
泗上十二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齐国朝贡。在战国时期,中原除了战国七雄,相对较小的诸侯国就剩下泗上十二诸侯。
一、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为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当作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康王实行变法,宋国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对于宋国来说,本来不是一个小国。在战国中期,宋国的整体实力甚至能够和韩国一较高下。固然,因为在战国中期就被泯灭了,宋国也就不能和战国七雄相提并论了。
二、鲁国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第一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5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5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六年后(公元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虽然鲁国靠近齐国,但是,最后泯灭鲁国的却不是齐国,而是楚国。
三、卫国
卫国(约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209年),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帝丘(今河南濮阳)。虽然卫国在春秋时期还比较强盛,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成为赵国、齐国、魏国、秦朝等大国的附庸。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四、邾国
邾国,是子爵国,史称邾子国,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邾国的国君为曹姓、子爵。地理位置约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文公十三年》),直到战国时为楚所灭。
五、薛国
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诸侯国,存在时间长达1500多年。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传说是炎帝后裔。薛国灭亡后,由齐国的妫姓(田氏)家族当作封地进行占领。固然,在战国时期,薛国还是被齐国和魏国联手泯灭,从而告辞了古代的大舞台。
六、国
国,又称小邾国。周武王灭商后,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古都在峄山(今邹城市内)之阳。西周建立后,借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封其次子友得,故叫国。因从邾国分出,故名小邾国。小邾国一共经历了十四代国君,灭国时间约在公元前325年以后。
七、滕国
滕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96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小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境内;微山县东北部,滕州西部,邹城南部,山亭区西部。国君为姬姓,侯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是为滕叔绣。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战国时期,宋康王称王,滕国于公元前296年为宋国所灭。共传23世。古滕城是滕国的城池,距离枣庄滕州市区7公里。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
八、莒国
莒国(?——公元前431年),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固然,也有观点认为莒国是被齐国泯灭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战国策·西周策》则记载“莒亡于齐”。后齐人以莒为“五都”之一。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据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九、任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