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上的明朝时期,拥有着200多年的古代,期间涌现出了无数个博学多才的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有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这三人虽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的名字都如雷贯耳。巧合的是,这三大才子都拥有一个悲剧的人生。其中,结局最惨烈的,莫过于解缙。
解缙生于明朝初年,在永乐时期曾一度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朱棣曾直言道:
“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意思是,明朝可以没有我,但我不能没有解缙的辅佐!
事实证明,帝王的话果然不可轻信。后来解缙被贬出京城,朱棣没有解缙的辅佐,照样还是一代英主。只是,解缙失去了朱棣的信任,从此成为一代悲剧。
解缙曾被明太祖朱元璋晾了8年,被朱棣弃用了8年,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解缙,希翼通过此文,向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大才子。
一、被明太祖朱元璋冷落
明朝时期,江西有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这副对联妙就妙在一连浮现三个“解”字,而且读音和意义不同。而这副对联的诞生,就和解缙有关。
明朝洪武二十年,18岁的解缙参加江西省乡试,不仅中举,还拔得头筹,位列第一名(解元)。在解缙回乡的路上,向一位老者讨杯水解渴。老者问解缙身份,解缙春风得意,自称“解解元”。老者内心不悦,欲挫挫解缙的锐气,便出了上述对联。第一个“解”,读jiě],解渴的意思;第二“解”,读xiè],是解缙的姓;第三个“解”,读jiè],“解元”乃历史科举乡试第一名。。
解缙苦思冥想,一时竟对不出下联。
解缙是江西吉水人,明朝时期,江西省人才辈出,明朝的前几次科举状元都是江西人,而且,朱棣的首批7人内阁中,有5位是江西人,其中就包括解缙。
《明史·列传第三十五》记载: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
解缙,字大绅,他的爷爷曾是元朝的官吏,解缙的父名叫解开,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召见。解缙在家排行第二,他还有个哥哥叫解纶。
解缙和绝大多数大才子一样,小时候就是神童,12岁时就将四书五经全部学完。洪武二十年,18岁的解缙中举,第二年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
解缙才华卓然,他的诗词和文章在翰林院中首屈一指,许多文士不服解缙,最终都输在解缙的盛名之下。正是因为解缙有“大才子”之名,因此养成了他孤傲、耿直的性格。
《明史·解缙传》说“甚见爱重,常侍帝前”,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爱慕解缙,常常令解缙陪伴在身边。
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对解缙说:“我和你父亲相识一场,我们俩虽是君臣,却如同父子,你若有什么建议,应当知无不言。”
实际上,洪武晚期,明太祖朱元璋并不能过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对解缙说的话,不能当真。
但解缙心无城府,他听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后,非常激动,回家马上写了“万言书”给明太祖朱元璋,劝明太祖朱元璋刑罚不可过重。
明太祖朱元璋接到解缙的“万言书”,牵强表示欣赏,解缙以为自己找到了“捷径”,回家再接再厉,又写了一份《太平十策》,这下,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悦。
正在这时,兵部尚书沈潜上书弹劾解缙,明太祖朱元璋借故将解缙贬出京城,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受胡惟庸案牵连获诛,解缙从江南写了一份奏疏为李善长辩护,这让明太祖朱元璋非常不满。次年,明太祖朱元璋召来解缙的父亲解开,对他说:
“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明太祖朱元璋的意思是说,你的儿子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年轻时不宜太过冒进。如果你现在带你儿子回去,让他在家中好好读书,沉淀十年之后,方可大用。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这句话来看,他对解缙此前一味耿直劝谏非常不认可。同时,也能看出明太祖朱元璋对解缙的性格比较理解,他认为解缙至少需要“沉淀”十年。
纵观历史史,凡是有大才之人,在性格上总有特别之处,他们凭借才华进入仕途,但官场却不能容忍他的棱角。解缙,便是如此。
二、被建文帝忽略
明太祖朱元璋本打算晾解缙10年时间,遗憾的是,8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就驾崩了,因此,解缙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年之约”没有达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