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区别是白起、李牧、廉颇和秦国军事家王翦,这四人中廉颇远走他国,白起与李牧被冤杀,唯一善始善终的惟独秦国军事家王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国军事家王翦不仅成为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两大豪门极力争抢的始祖,秦国军事家王翦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无论能力和政治头脑都是堪称战国第一。司马迁在《史记》评价秦国军事家王翦:“秦国军事家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楚霸王项羽所虏! ”意思是秦国军事家王翦之孙王离被楚霸王项羽俘虏,这是秦国军事家王翦罪有应得。司马迁这话有些刻薄了,司马迁实际的意思是说秦国军事家王翦 他当作一个臣子是非常不够格。
司马迁在对照秦国军事家王翦和白起这个两个秦朝战神的时候,说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明显地看出,白起优于秦国军事家王翦,尤其批判秦国军事家王翦对秦始皇嬴政一味迎合,未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致使秦二世而亡。但秦朝二世而亡真的怨不到秦国军事家王翦身上。白起,号称“人屠”血战长平,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余万,白起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天下无双。但在政治和官场之上,白起显然就是小白了,过于稚嫩,这不是白起擅长的战场。得罪了君王。被逼自杀。白起显然不知道。看似无害的官场比凄风苦雨的战场更加惊险。而秦国军事家王翦和儿子王贲在战场的功绩不弱于白起,这爷俩灭了东方六国中的五个,尤其是灭楚之功。更是倾天之功。不仅如此,秦国军事家王翦在政治上还善始善终,家族繁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司马迁对秦国军事家王翦的“贬低”更多的应该是妒忌,对照自身更是艳羡。
秦国军事家王翦生卒年不详。大概率死于秦始皇嬴政晚期,或者说是秦二世早期,这位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名将,在军方和官场具有有足够的资历和功绩。应该是可以影响到国家政局的,但古代几乎没有秦国军事家王翦晚年的任何记载,这只能说秦国军事家王翦隐退了。不再干预朝局。而司马迁希翼秦国军事家王翦规劝秦始皇嬴政多行德政,改变政治走向,实在是想固然。司马迁不想想你规劝汉武帝刘彻最后他的结局怎么,秦王朝二世而亡与秦国军事家王翦实在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作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将,政治头脑镇静的军方大佬。秦国军事家王翦当作军方武将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干预政务,当他看到君王错误的政治决策和治国方针时,他能做的就是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要么就是告病退出权力纷争的朝堂,要么就是安心做一把帝王手中最锐利的屠刀,只管带兵征战。不干预政事。而引导君王施行仁政。说白了,这不是他的工作。
秦国军事家王翦当作秦军武将第一武将,有何功绩于秦朝呢,公元前236年秦国军事家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夺下赵邺等十余城。赵军守城据险,幸免决战,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据赤丽、宜安两邑,进攻赵国腹地。赵王调名将李牧带兵抵御秦国军事家王翦。李牧采取防守策略,避其锋芒,用围魏救赵之计,夺取了秦军大营,再在敌军回师路上设伏。此战全歼秦军十余万,主将桓齮畏罪逃燕,史称肥之战。公元前232年,秦国军事家王翦以一部兵力袭扰赵都邯郸,二次与李牧相对。秦国军事家王翦自率主力由上党郡出井陉,企图将赵拦腰截断。李牧采取南守北攻的战略,让司马尚沿长城固守,他亲率主力北上,大败北路秦军于番吾,接着挥师南下与司马尚合军逼退秦国军事家王翦。
公元前229年,秦朝乘赵国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秦国军事家王翦率上地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反抗。李牧仍采纳筑垒固守,幸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与赵军相持一年无果。公元前228年三月,秦国军事家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秦国军事家王翦破邯郸,俘虏赵王迁。公子嘉逃亡代郡。
有人说,秦国军事家王翦和李牧的对决本来是不公平的,如果不是赵王错杀李牧,秦国军事家王翦绝非李牧的对手,但实际上。只要秦国军事家王翦和李牧耗着不败,拖住李牧,就是第二个长平之战,完全可以熬死李牧,再说进攻赵国又不是 秦国军事家王翦一路大军,南路军早晚能破邯郸。再说相持一年李牧也没有找到击败秦国军事家王翦的办法,而秦军通过北军相持粘住李牧,南军猛攻邯郸,在战略上一点机会也不给对方,而最终秦国军事家王翦选择利用赵王对李牧的猜疑用政治阴谋解决李牧和赵军。这只能说赵王的昏庸无能。秦国军事家王翦这样的敌人,很恐惧。后期灭楚之战,秦国军事家王翦依旧是那么无懈可击,用阳谋耗死楚军,秦国军事家王翦的恐惧之处在于,只要他处于优势方,他会不露破绽地慢慢磨死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