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吧
首页 > 社会百态 > 究竟结果如何? 人民币升值好不好?

究竟结果如何? 人民币升值好不好?

时间:2022-01-07 03:05:08 作者:奇闻818 来源:奇闻吧 手机阅读

个人觉得不好。人民币升值对本国的出口不利。货币升值以后,相当于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上涨了。现实情况是,人民币升值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抵冲了升值带来的好处,经济总体上涨的大环境下,人民群众并没有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而且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同时也会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究竟结果如何? 人民币升值好不好?

究竟结果如何? 人民币升值好不好?

转发

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7日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30元,调升69点,创2018年6月15日以来新高。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首先,肯定有好的一方面,比如说,我们的钱,更值钱了,可以稍微抗一下通胀。 再就是对股市也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引来外资进入,我们的股票或者基金,都会有一定涨幅。 但是,我们也该警惕境外的热钱涌入。 什么是热钱涌入呢?当国外资本判断人民币将会升值时,他们可以提前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可以用较少的人民币换取更多的美元,赚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差。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是这样的,说一个美国人,多年前拿了一百万美元来中国,按照当时的汇率换了八百万人民币,当他花了三百万之后,准备回美国,这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了5块钱,所以他拿这剩余的五百万人民币,又换了一百万美元回美国了……来时一百万,走时还是一百万,你说他这中间差赚了多少。 这种投机性的短期资金,不仅不会对我国市场带来好处,还会让我们产生损失。 所以有时候,人民币升值,也不是那么美,容易便宜了国外一些孙子。

人民币汇率测不准是必然 应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7日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30元,调升69点,创2018年6月15日以来新高。近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热议不断。监管部门七天三次发声,有助于厘清市场误解,避免市场误判。27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是对前期市场释放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放弃人民币汇率目标这些观点的澄清和进一步回应。   双向波动是常态   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从周度和月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准确研判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就是自由波动,由内外盘定价机制决定。”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强调,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事实上,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不存在单边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也说:“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升或大贬,‘进入新升值周期’的言论更是不切合实际。无论从国际上主要货币汇率的走势,还是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来看,涨涨跌跌才是常态。”   汇率不能作为工具   会议认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正好伴随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有观点称,可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冲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专家表示,央行不会利用人民币汇率升值来对抗输入型通胀。   “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已经起到可观的抵抗输入型通胀的作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但本轮大宗商品涨价不能单纯定义为输入型,国内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也起到了关键影响。且去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已令部分出口企业承压,在海外需求可能见顶并趋于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将加重部分出口企业的压力。应对本轮通胀压力还需多措并举,以缓和国内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问题为着眼点。“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交给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决定为好。”   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不断增强,企业应注意防范汇率风险。   会议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非常重要。一是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二是合理管理汇率风险,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   会议指出,外汇自律机制要坚持不懈,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制度护航,注重实效,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国证券报记者彭扬)

人民币升值,有人喜有人忧

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首先积极影响有以下方面: 1、有利于中国进口产品,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负面影响: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4、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5、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6、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 7、增大就业压力,8、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所以说升值也是有利有弊!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钱更值钱了。

人民币升值在国际上是好的,意味着买东西花的钱少了。对于国内来说不好,很多企业出口的价格以欧元或美元来计,人民币没升值的时候100欧元兑换出来的人民币会比升值后多,无形中部分资金就被蒸发掉了。但是它的升值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人民币汇率测不准是必然 应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7日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30元,调升69点,创2018年6月15日以来新高。近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热议不断。监管部门七天三次发声,有助于厘清市场误解,避免市场误判。27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是对前期市场释放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放弃人民币汇率目标这些观点的澄清和进一步回应。   双向波动是常态   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从周度和月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准确研判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就是自由波动,由内外盘定价机制决定。”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强调,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事实上,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不存在单边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也说:“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升或大贬,‘进入新升值周期’的言论更是不切合实际。无论从国际上主要货币汇率的走势,还是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来看,涨涨跌跌才是常态。”   汇率不能作为工具   会议认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正好伴随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有观点称,可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冲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专家表示,央行不会利用人民币汇率升值来对抗输入型通胀。   “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已经起到可观的抵抗输入型通胀的作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但本轮大宗商品涨价不能单纯定义为输入型,国内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也起到了关键影响。且去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已令部分出口企业承压,在海外需求可能见顶并趋于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将加重部分出口企业的压力。应对本轮通胀压力还需多措并举,以缓和国内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问题为着眼点。“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交给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决定为好。”   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不断增强,企业应注意防范汇率风险。   会议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非常重要。一是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二是合理管理汇率风险,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   会议指出,外汇自律机制要坚持不懈,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制度护航,注重实效,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国证券报记者彭扬)

相关文章

社会百态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

友情链接: 美女图片 两性健康网 奇闻818手机版 说说大全 奇闻网 168图片网 z6新闻网 奇闻818 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