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数是在量子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自然常数,也是一个物理常数,在描述量子大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于1900年的时候被发现,发现者是来自德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和量子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他和爱因斯坦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来的普朗克常数对于量子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其在很多方面的应用也极大的推动了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文将会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普朗克常数以及其他的物理常数及自然常数。
普朗克常数的应用 普朗克常数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试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hv,v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科学真理的真理,它可以叙述为“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一断言被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物质世界能产生普朗克常数,这一定有所原因。有新的观点认为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时,只要向心力是与到圆心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就能产生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乘以圆周运动频率等于带电粒子动能。如果电子受到这种向心力,那么这个常数就是普朗克常数。通过对电荷群的研究证实电子是受到这种向心力的。
在一次普通的物理学会议上,在与会者们的不经意间,普朗克首次指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非连续性。今天我们知道,普朗克所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设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能量子的存在打破了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经典定论,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自然的非连续本性。普朗克的发现使神秘的量子从此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让物理学家们既兴奋,又烦恼,直到今天。
马克斯•普朗克,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普朗克在基尔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直到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读书,并在那里他受到─数学家奥斯卡•冯•米勒(后来成为了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的启发,引起青年时期的马克斯发现自己对数理方面有兴趣。1877年至1878年,普朗克转学到柏林,在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以及数学家卡尔•魏尔施特拉斯手下学习。
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