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姿势不同的理解
有时候美不一定需要理由,虽然石狮子街头啃地,可谁知道为什么呢?应该没有人装石狮子这么装吧,如此说来就应该有它的故事。</p>
有些造型并不是刻意为之,是自然形成的美,就不知道人们赋予什么背景故事。如果当时修路觉得可以搬开,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绕道铺设盲道?完全没搞懂的样子!
成都街头啃地石狮已移走 拐弯盲道“恢复”直行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沙堰街一尊半陷入地面的石狮引发议论。3月13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前往现场发现,这尊“啃地石狮”已被搬走,盲道也已“恢复”直行,不再“拐弯”。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石狮于3月12日凌晨12时许被搬走的,其余情况暂不了解。
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成都街头“啃地石狮”挡道,是奇葩景观还是因懒政无人管?》的评论。据悉,“啃地石狮”位于成都沙堰街,狮子后腿弯曲呈蹲状,前半截身子部分陷入地面。而在石狮的后方,有一条盲道,由于石狮挡路,盲道突然拐了个弯。
就是瞎折腾
本来就那么一点宽的人行道,还给弄上一个石狮,不是纯属给道路添堵么!
工作人员第一次给出的解释是称:这尊石狮子原本是立着的,2020年9月、10月在道路黑化整治过程中被施工方误埋,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后第二次改口称,经与设计单位沟通,石狮子原本就是半截入土的造型,设计方希望营造出土文物的感觉;
接着第三次改口又称:设计石狮子的本意是模拟出土文物,最先就是趴着的造型,但在去年道路黑化过程中,施工时不小心造成石狮子被埋了十几公分,“下一步,街道将联系施工方重新安装。”
不管什么原因,这一看就是没经过大脑直接拍板的决定,做之前不考虑清楚,做完别人发现问题又拆,当玩过家家呢?
挺好的狮子,可惜了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沙堰街一尊半陷入地面的石狮引发议论。“啃地石狮”的后腿弯曲呈蹲状,前半截身子部分陷入地面。而在石狮的后方,有一条盲道,由于石狮挡路,盲道突然拐了个弯。
所以人们的讨论点有二,一是石狮子为什么是倒的?二是它占用了盲道。
工作人员已经解释了,这石狮子本就是趴着的造型。
至于它占用盲道,其实也不算占,就是让盲道拐了个弯,应该也不碍事吧?
说句难听的,我长这么大,从里面没有见过一个盲人独自走盲道。
3月13日上午,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尊“啃地石狮”已被搬走,盲道也已“恢复”直行,不再“拐弯”。
我觉得这狮子被移走,挺可惜的。
石狮啃地,除了占用盲道有些影响之外,其他的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有些艺术的气息,本来美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个人觉得啃地的石狮到有一些萌气。
只是这件事纳闷的是,为什么当地同一工作人员面对记者2小时内会有三种不同回应?
第一次,工作人员称这尊石狮子原本是立着的,2020年9月、10月在道路黑化整治过程中被施工方误埋,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大约40分钟后,该工作人员改口称,经与设计单位沟通,石狮子原本就是半截入土的造型,设计方希望营造出土文物的感觉;
随后,该工作人员致电记者并再次改口,称设计石狮子的本意是模拟出土文物,最先就是趴着的造型,但在去年道路黑化过程中,施工时不小心造成石狮子被埋了十几公分,“下一步,街道将联系施工方重新安装。”
这个事石狮移不移除事小,而是面对媒体询问时为什么会有前后不一致的回复,这工作态度是不是也太随意了,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都与设计规划不一致,是如何通过验收的?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谁说立着的,就一定是美的?
近日,成都武侯区沙堰街一尊半陷在地里的石狮,引得路人议论纷纷。
有网友推测,石狮本来是立着的,后来倒了无人扶。但工作人员称,设计石狮子的本意是模拟出土文物,最先就是趴着的造型,但在去年道路黑化过程中,施工时不小心造成石狮子被埋了十几公分。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可以认同的,众所周知,立着的石狮子,都是有底座的,而这个石狮子没有底座,明显一开始就没设计让它坐下,它就该趴着。
况且,这条街上并非只有这一个雕塑,还有休息的牛、摔跤的小孩、卖糖葫芦的老人等雕塑,小孩能摔跤,狮子怎么就不能摔倒呢?摔倒就不美了吗?
维纳斯没断臂的时候,没人说她美,断臂之后,才变成传世经典。
我看这个啃地的石狮,比很多立着的石狮更好看,更个性。
随着新华社质疑其懒政的点名,啃地石狮当晚就被移除了。
随之被移除的,还有创意、包容、与个性。
我觉得只要不占道盲道,跪着啃地也无妨。见惯了太多立着的石狮了,冷不丁地看到还有石狮亲吻大地的造型,还是挺有一番风味的。建议这样与众不同的石狮造型,换个地方继续啃地,只要不占道,在哪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