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恒星际的天体距离以光年为单位
目前天文学家正在寻找可疑的外星文明信号,一旦发现,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测算他们与我们的距离。宇宙中恒星际的天体距离以光年为单位,动辄数十、数百光年,如果超出银河系,那就要以百万光年以上来衡量了。
那么如何测算外星人与我们的距离呢,科学家使用了这个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古老的视差法,视差法可以观测恒星的空间位置、得出光度和速度的参考值。比如对著名的昴星团观测中,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处于两侧不同的轨道位置,由此可利用视差法测算距离。
天文学上时常使用视差来精确测量天体距离,昴星团北半球看起来是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团,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昴星团的编号为 M45,也称为七姊妹星团,通常见到有六颗亮星,视力好的可以看到七颗。
天文学上时常使用视差来精确测量天体距离
事实上,昴星团共有超过3000 颗恒星,跨度十多光年,距离为417光年。如果昴星团的恒星集群中存在外星文明,它们与我们的距离就是400多光年,如果它们早400多年我们研发出超光速飞船,目前就已经抵达地球了。
视差这个概念在高中物理中也有体现,寻找外星人也并非科学家的专利。图中所示的就是视差的基本原理,由B点观察D,记下B点位置,再到C点重新观察D点,利用函数关系就可以算出D距离。但是在天文学上视差的计算会复杂一些,我们首先要获得最近恒星的位置,利用地球公转轨道半径是一个天文单位,计算遥远天体的位置。
恒星视差的观测是获得距离值的最好方法,其也被称为三角视差法
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认为,恒星视差的观测是获得距离值的最好方法,其也被称为三角视差法,几乎完全依靠几何学的函数等公式就可以算出。
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卡西尼在1672年就利用视差原理测量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而第一个利用视差法进行天体观测的科学家可追溯到公元前189年,利用日食的发生观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视差被认为是天体间距离测量的基础理论,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被精确计算,地球与最近恒星的距离也可以是个精确值,我们就可以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一个天文单位相当于日地距离,视差所用的底边相当于两个天文单位。
一旦发现可疑信号就可以对其所在的恒星进行精确测距
从目前对系外行星的观测来看,大多数系外行星位于数百光年的距离内,一旦我们发现的可疑信号,就可以对其所在的恒星进行精确测距,毕竟距离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手资料,连它们与我们有多远都不清楚,更别谈了解外星文明的发展进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