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西安,人烟稀少的凌晨三点,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外面,不记得其他东西只记得包里有她给孙子买的玩具。好心司机帮其联系到家属后,家属称老人脑子有点记不得东西了。老人称一天吃两顿饭,晚饭还没有吃。也行孩子们没有对她面面俱到,但是她心里想的还是孩子们。也为好心的司机点赞!
《莫让“数字鸿沟”围困下的人变成“孤岛”》 11月23日,湖北宜昌下着大雨,然而比起体感的降温,让人们真正感到心寒的,是一段“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事件发生在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的服务中心,视频中老人身躯佝偻,独自一人缩在办事窗口前垂着头。工作人员告诉她“不收现金”、要求老人“在手机上支付”,或者“告诉亲戚”。视频被广泛传播,老人的无助处境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和对当地工作人员的批评。 从工作素质层面讲,这位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和能力。须知,医保部门规定:“村、社区一级有代收代缴医保的职责”。然而,不知是出于对该规定的“不了解”,还是对动手帮老人代缴的“怕麻烦”,该女士对老人甩出了“不收现金”的说辞,令其自主缴纳、自行解决。这种趾高气昂、拒绝服务的态度,让办事处墙上镌刻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在老人瘦小身影的反衬下显得尤为讽刺。而从道德情理上讲,该工作人员显然对“还在”使用“现金”缴费的老人缺乏同理心,对其冒雨前来寻求线下帮助的难处无动于衷,一句高高在上的“手机支付”让老人只剩下线上缴费一条路,而简单粗暴的“告诉亲戚”则完全逃避了帮助老人进行操作的“包袱”,任由老人陷入困境。 而这位老人也只是“信息时代”“线上办公”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被镜头偶然捕捉到的一个因“不收现金”而不知所措的仓皇背影;被批评的女士也只是一个临时被媒体关注的不收现金、拒绝线下服务的工作人员。在许许多多未能进入大众舆论场的角落,又有多少人因为缺乏使用互联网设备和服务的能力,而丧失了享受合法权利的机会呢? 据调查,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那么还有约5亿人,他们因为学习能力局限或者经济物质负担等因素,无法及时、便利地触达各种互联网产品及服务。那些因不会使用手机“健康码”而被拦在“绿码通行”关卡之外的人们,因不会手机预约而无法进入公园会展等地的人们,因不懂线上订票而难以抢到门票车票的人们……他们就像那位被拒收现金的老人一样,遭遇着“数字鸿沟”带给他们的巨大迷茫和不便。 一方面,信息革命带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让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高效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随之越发便捷而舒适;而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在科技更迭中“掉队”的人群,他们似乎被一道“数字鸿沟”围困在现代化社会的美丽大陆之外的一座座“孤岛”上——不仅技术的福利与他们无缘,而且似乎大陆此岸发展愈快,与“孤岛”之间的距离就愈远,他们自身若想跨越鸿沟、与数字化社会进行正常交流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需要社会给予足够的“外力”支援,来帮助他们走出“孤岛”。负责社会治理的精英们,也应当在勾画现代化的美丽天际线时,为那些不幸错过了发展快车而迷路的人们立起清晰的指示牌,带他们走入一个“科技向善”的人性化社会体系。以此次“老人现金缴医保被拒”事件为例:在顶层设计层面,央行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而省、市、县的各级政府,以及医保、民政等各个部门的市政精英们,又是否对落实这一要求进行了政策研制?如果事先进行了周到的应对预案、充分的人员培训、有效的基层宣传,那么或许像案例中这种寒了人民的心的做法才会真正少一些,老人们的笑容才会渐渐多一点。 而如果说政策设计上的关怀是架起一座跨越“数字鸿沟”的桥,那么社会民间的善意互助则是为“孤岛”人群摇起了“摆渡船”。自2019年起,来自上海的“科技助老”协会已招募700余名社会志愿者,向有需求的老人们无偿提供以智能设备操作、互联网知识等为主题的公益课堂。志愿者队伍中也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大多是退休高知群体,相较之下有一定的新技术接受优势,于是自发地贡献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其他同龄人们。而除了社会志愿者,学生义工、社区社工等各种社会团体和力量,也不防对如何帮助此类群体走出“孤岛”投诸更多思考,让驾船的“摆渡人”越来越多。 凝聚社会合力,赋予信息时代的新生“弱势群体”走出“孤岛”的契机,只有如此,技术福利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现代化中国的发展才会因兼顾速度和温度而美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