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有“科学界奥斯卡”“科学第一巨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Prize)揭晓了,包括4个生命科学奖,2个基础物理奖,1个数学奖。其中,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科学家陈志坚博士和来自哈佛大学的庄小威博士等其他4位科学家均摘得“生命科学突破奖”的桂冠。
一年一度的美国“科学突破奖”是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由谷歌公司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等人于2012年共同创立。中国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是该奖的创始捐赠人。在诸多企业家的资助下,科学突破奖的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为科学奖项之最,被誉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学奖。该奖项已举办第七个年头,旨在表彰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和数学方面的成就,这些学科提出最终极的问题,并寻求最深刻的答案。
据报道,陈志坚博士的获奖理由是“发现DNA感知酶cGAS,从细胞内部阐明DNA如何引发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2012年,陈志坚博士及其团队发现了cGAS酶,该蛋白可以识别自身病变或外源侵染进入细胞质的DNA,从而催化生成环鸟腺苷酸分子,再通过该分子激活细胞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以抵抗病原体的攻击。这一过程不仅使机体能够攻击疱疹和艾滋等病毒,还可以攻击其他含有DNA的病原体。靶向这一途径的疗法,有可能用于治疗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及某些癌症。
对获此奖,陈志坚表示,这是对其实验室所有勤奋优秀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所取得成就的认可。陈志坚感谢西南医学中心提供的支持和创造的科研环境,使其能专注于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探索并取得原创性发现。
“生命科学突破奖是对陈志坚博士杰出科学贡献的认可,陈志坚的发现阐明了内在免疫的基本机制。他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我们对人体免疫防护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揭示了免疫通道与癌症、细胞老化和帕金森病等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波多尔斯表示。
2014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华盛顿宣布,增选84名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陈志坚,以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当选。
据了解,美国科学院是美国国内最有名望的科学组织,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陈志坚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实至名归。事实上,他在2012年就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该奖专门用于奖励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做出最新重大发现的青年科学家,自1962年设立以来,已颁发给60余名科学家,其中14名获得诺贝尔奖。
1966年,陈志坚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小时候,父亲在南平工作,母亲在南斗小学当民办教师,作为老大的陈志坚一边读书,一边照顾两个弟弟,还得帮忙做家务。从六岁起,他就每天帮母亲挑水,一挑就是十年,直至去福建师范大学念书的前一天。
1981年,陈志坚从安溪一中高中毕业时,家里花了40元买来一台二手录音机,让他带去大学学英语。从此,除特殊情况外,陈志坚每天坚持跟着录音磁带读上一个小时左右的英语。
在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陈志坚的勤奋与执着感动了老师,老师特别让他在教学楼楼梯底下的一个仅5平方米的小广播室,利用课余时间埋头苦读。
正是基于这种精神,1985年,陈志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母校福建师范大学余宝笙教授指导的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其外语成绩居全省研究生第一名。同年,他又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陈志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信给父母亲,一口气写了六张信纸,其中一句话,让父母亲牢牢记在心中:“幸好小时候吃那么多苦,现在才能耐得住如此大劳。”
此后他一步步脚踏实地,从上大学到出国留学读博,最终成长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陈志坚博士主要从事先天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介绍,他的成就,对理解癌症和免疫的基本机制非常重要。
在科学生涯早期,陈志坚发现了泛素(一种小的蛋白质)的一个全新功能,即它会激活其他对生长调节和其他基本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其他蛋白质。另外,陈志坚博士发现,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对人体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
2013年对陈志坚来说是丰收的一年。2013年2月至8月,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上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人体的免疫细胞最初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或体内异源DNA这一困扰生物医学界多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而在免疫生物学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他的成果在世界免疫学界和其他学科界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科学家正沿着他的成果往下作研究。
谈及科学研究,陈志坚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对科学探索要有很大的兴趣,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他说:“发现一些人类从未发现的现象和机理,对我来说,是其乐无穷的事情。”他表示,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最终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他同时强调,好奇心也很重要,科研中要选择比较重要的、有兴趣的课题作为研究方向。
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后,陈志坚的工作更忙了。他告诉记者,当选院士之后第二天就奔赴波士顿,到哈佛大学等作学术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