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中一只神龙翼龙(azhdarchid)飞翔于罗马尼亚。 火灾后从巴西国家博物馆找回的化石显示,与画中同类的飞行爬型动物也曾经在白垩纪晚期的南极天空中翱翔。 ILLUSTRATION BY MARK WITTON
(奇闻818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OHN PICKRELL 编译:石颐珊):巴西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razil)的馆藏在去年惨遭祝融蹂躏,其后第一批获得科学性描述的化石中包含了一根焦黑的骨头。
2018年,一场熊熊大火夷平了巴西国家博物馆所在的旧时王宫,摧毁上百万件包括世界级化石在内的珍贵文物。 不过最近一根从断垣残壁中寻回的7000万年老骨头又为科学家带来了一线希望。
除了这根骨头以外,未受火灾影响的建筑里还存放着第二根骨头,这两根骨头组成的化石代表着第一项证实翼龙曾在恐龙时代末期称霸南极上空的证据。
「能知道至少有部分翼龙藏品不但被抢救出来,状况还相当好,并保有充分纪录可继续为科学提供新知,这真的太棒了! 」马克. 威顿(Mark Witton)说道,他是英国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翼龙专家,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这组获救的化石采集自南极半岛上的维加岛(Vega Island),它属于神龙翼龙(azhdarchid)或无齿翼龙(pteranodontia)其一,这两种翼龙在白垩纪晚期很常见。 虽然南极在当时比现在温暖许多且覆满丰茂的针叶林,看似翼龙的理想栖地,这些飞行爬型动物类在这片南方大陆上生活的证据却始终很难追查。 翼龙骨壁薄得惊人且充满气囊,这使得它们的骨头很容易辨认,但是也非常脆弱而不易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化石。
有了失而复得的遗骨在手,考古学家终于为巨大翼龙曾翱翔于该地区的叙事提出充分说服力:从博物馆大火中幸存的骨头据信属于一只翼展将近5公尺宽的生物。
「我们还从博物馆宫殿中找回了许多重要化石和藏品,不过这根焦黑的骨头是火灾后第一件被研究的藏品,」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 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说道,他在10月上旬于古脊椎动物学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澳洲布里斯本举行的会议中公开了这项发现。
「任何关于幸存化石或标本的故事都很棒,」丽兹. 马汀-希尔弗史东(Liz Martin-Silverstone)评论道,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研究翼龙。 「这无法消除馆藏烧毁后所带来的无垠悲伤与重创,但是至少我们知道有些东西逃过一劫。 」
冰与火
直到最近,唯一一件已知的南极洲翼龙证据来自一块发现于1990年代的上臂骨头。 骨头的主人是一只乌鸦大小生物,并显示翼龙曾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存在于现今的南极横贯山脉(Transantarctic Mountains)区域。
巴西团队在2006年至2019年间曾经四度远征南极半岛,而这次的新发现就来自他们带回的数百件多样化石。 南极大陆向南美洲伸出的这个部分是巴西海军唯一可以将他们安全送达的地区,克尔纳说道。 即便如此,每一次远征都曾在在非常严峻的条件下进行数周徒劳无功的化石搜索。
「南极是那种气候变化非常突然的地方,」克尔纳说。 「某天天气可能非常好,然后在不到一小时以内就变成一场巨大梦魇,让你困在帐篷里一周或甚至更久。 」
调查团队2016年于詹姆斯罗斯岛(James Ross Island)找到他们在南极发现的第一具翼龙遗骨,他们发掘出两节翼骨,属于一只翼展大约3至4公尺宽的翼龙。 接下来的2017年,他们找到了维加岛上那只体型更大的翼龙化石。 两组化石都可追溯至7000至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远征后,这些化石被纳入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 幸好2018年至少有一半的詹姆斯罗斯岛标本被放在另外一间研究室里,从而逃过火灾,而另外一半的所在位置仍有待确认。
「这些发现特别重要,因为极少有来自南极洲的研究材料获得描述,主要是因为南极几乎被冰雪覆盖,」阿黛尔. 潘特兰(Adele Pentland)说道,他是墨尔本斯威本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刚描述了一只白垩纪晚期的澳洲翼龙。
一线希望
当时澳洲还与南极洲连在一起,它们是南半球冈瓦那超大陆(Gondwana)最后的残余痕迹。 威顿说,新近获得描述的化石大幅补强了这两个区域残缺不全的翼龙纪录,让我们能够更了解翼龙灭绝的时间和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