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闻818小编给大家带来著书立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读书人固有观念中,一提焚书坑儒都会恨的牙痒痒,谓之曰对于文化的压制对于言论自由的摧残对于思想的禁锢,必须要大加批判,
唐朝章谒有诗云曰:“坑灰未冷山东起,关河空锁祖龙居。”
就用秦末造反的列子狠狠的骂了焚书坑儒这件事。
其实吧,在历史上焚书坑儒真不算啥,而且这个论据都有问题。
首先:焚的不是绝版书籍。
其次:坑的也不是儒生。
只不过后世的儒生往自己脸上贴金,硬要张冠李戴让炼金术师成了儒生而已。
(焚书坑儒)
题外话扯一点不过想说下,被大家批评的焚书坑儒在历史上与言论压制而言,其实真不算什么。
大多数读书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加入限制思想言论自由的队伍中,比如著名圣人曾国藩就是如此。
他写的那啥“治家格言”啊,“曾文公家书”啊,字字句句都告诉人们,你要少说话,要谨言慎行,要规矩要守身如玉,就差教男人贞洁教女人带头巾了。
这不是一种变相的教人闭嘴方式吗?
其实这比焚书坑儒更可恨,缝嘴与无形的书,反而大为流行成畅销书!
原因何在?
后来细细思考不过是因为制度下的人性压制而已。
在古代专制制度下,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点病态的,长久以来因需要而压抑最后形成习惯后,人也就没了个性。
要不那会有如此层出不穷要人闭嘴要人懂规矩的玩意出现?
焚书坑儒是历史初级发展阶段,用强制力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著书立说是历史中高级发展阶段,用软文化传递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方式也很流行,那就是通过修改历史美化掩饰教化人。
(孔子的追求)
这传统的历史则更加的悠久,从春秋时代就有人致力于如此做。
春秋,不是春天秋天,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别称,大致时间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之间!
记载了近250年的中国历史,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在春秋时代,史官的地位那是非常超然的,拥有监督最高执政者的权利。
那么为何史官地位如此超然,则和权利的延伸有关。
史官的权利源自于古老的占筮,就是占卜!
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职业,也因为神秘,才有了特殊的权威加持,因此在后世转化成了史官的特权。
在不断记述历史中,占卜师成了史鉴师(史官)
由鉴这个词,我们就该理解,这是一个通过记述历史,让人引以为鉴的职位。
因为长久以来的坚持和世代相传的特性,史官成了世袭官职,就连王权都无法用强制命令更改史官的记录。
不过在如何正式的记录,都必有瑕疵,甚至改造,这几乎在后世成了历史惯例!
那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咧,这人大家估计都想不到,那就是孔子!
(春秋笔法的由来)
第一个修改历史的居然是孔子。
不是说孔子著的《春秋》吗?
其实这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孔子确实著述了《春秋》,可是他著述春秋也是要参考书的,这参考书就是《鲁春秋》。
孔子以《鲁春秋》为第一手资料,再加上自己周游列国收集的资料,才著述了《春秋》这本书!
在著述这本书时,孔子选择的记述起点是鲁隐公元年,那么完整齐备的《鲁春秋》隐公元年之前的历史难道是空白?
这当然不科学。
不过孔子就是这样做了,不仅做了还大胆的表白说!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后世罪丘者亦《春秋》。
意思是说,反正我就这样做了,后世子孙知道我孔子是因为春秋,他们要怪我也因为春秋,我根本不在乎。
就此,孔子在著述《春秋》过程中,将第一手资料的《鲁春秋》给淹没了。
淹没这个词有意思,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被水淹没了,可是与文献或者奏章而言,则是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
由此可见,这《鲁春秋》结局如何。
那么这《春秋》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得知?
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
如果没有司马迁,没有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不断搜集资料的举措,孔子《春秋》之前的历史,将一片空白。
孔子用《春秋》确立了史学的正统性需要,而司马迁继承了孔子的精神,用正统的《史记》,又与微言大义中,让《春秋》失去了正统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