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自称是龙的传人,其实龙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专有图腾,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龙的痕迹和文化,只是没有中国龙文化这么系统和广为世界所熟知。比如远古时期在玛雅就出现了龙的迹象,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出土的5000年前的属于苏美尔人的圆形石印章上雕刻龙,头上有两角,其形象与中国史前时代的龙非常相似,汉语意义的龙文化不独中华才有。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和文化非常丰富。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龙象征着无上的皇权,只有皇族才能使用龙的图案,否则会被诛灭九族,可见龙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而欧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外观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差别非常大,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点和东方龙无异。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壮大,龙和蛇的负面涵义被放大,其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从此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 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羽蛇神的形象还可以在玛雅遗址中著名的博南帕克画厅等处看到。要说它的形象,与中国人发明的牛头鹿角、蛇身鱼鳞、虎爪长须,能腾云驾雾的龙,还着实有几分相像。 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另外在玛雅废墟中发现了太极图,就是阴阳鱼,在中国6000多年前就有太极图可考证, 毕竟时间太久远了,那些口口相传的事实很多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龙应该是古代真实存在过的一种动物,而且很有可能是两栖类爬行动物,类似蜥蜴却比蜥蜴要长很多,类似巨蟒却腹下有脚。
但这种动物只生长在中原地区,南方并没有。我们所熟知道的“画蛇添足”一事发生在楚国,但楚国人基本没见过龙,所以当有人画出那条龙的时候便被嗤笑画错了。
按照年代来讲,龙应该生活在东周之前,到了战国时候就基本灭绝了。
大禹治水时有龙的身影,西周初年有驯养龙的技师——刘累,而且《周易》里面有很多关于龙的描述。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没有龙,大家为何热衷于煞有介事地描述这种生物,而且基调一致,生动具体。
《竹年纪事》上记载,在西周末年,中原一带曾发生过剧烈的山川运动和气候恶化,直接导致一部分稀有物种从此绝种。
龙,应该是一种可以驯养的有灵智宠物,而且其对生存的条件选择相当苛刻,所以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能力驯养。就好像现在的濒危生物,一般人根本就见不着,这也是它之所以被神话的原因。
“恐龙”一词是外来词,原意是恐怖的蜥蜴,根据化石分析,有凶猛野蛮的,也有小巧温顺的,而龙则是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可以设想,在若干年以后,可能会有人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熊猫是真实存在的吗?
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有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子、鸡、狗和猪。
那么,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其它十一个动物都在世界上存在,而凭什么唯独龙就不存在呢?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在十二生肖中再找一个其它想象中的动物?比如说用麒麟来代替牛,用凤凰来代替鸡。
我认为,很大可能性,龙以前确实是存在的。我们的祖先也曾经见过。现在没有,并不代表以前就没有。
在《山海经·第十三卷·大荒东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礼记·礼运》也有关于龙的内容:孔颖达疏注曰:
我们都知道,《周易》是按照自然界中的现象以卜吉凶,乾卦“以龙取象”,也说明当时是能够看到龙的。
《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句:
“蛰”是冬眠的意思,这说明龙是会冬眠的。
在《三国志·明帝纪》中就记载了一条冬眠的龙:
这是说曹叡登基后,老百姓们在摩陂的井中发现一条冬眠的龙,曹叡还亲自去看了,于是改元为“青龙”。
洪迈的《夷坚丁志·卷五·石臼湖螭龙》说是在绍兴二十四年,在宣江中发现了龙,他记录了下来:
清朝的东轩主人在《述异记》记载有条龙打架,还被打掉了下巴,是康熙初年的事:清末文学家吴趼人有一部《我佛山人札记》,其中还记载了在市场上能买到龙爪的事情:
民国时候的《盛京时报》1934年7月28日有新闻报道《龙降酿灾》,说是那天暴雨后,有条龙从天上掉下来,碰翻了三条船,倾坏了工厂的房子,还导致九人死亡,火车都被撞翻了。
碰了火车,肯定不能活了,后来龙的尸体被发现,大家去参观时看到:在《营口市志》也描述了龙的骨骼:无论是古时候的史书笔记,还是近现代的新闻,都有关于龙的记录。
现在我们遇不到了,并不证明以前也没有。我们现代的生物理论可能对一些特殊生物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它属于龙的一种——蛟类。
以下是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节目《破解七十年谜团》的解说词和我亲自采访过的仨位老人对中央电视台结论的质疑。
自古以来,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涵义,可以说它占据了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那么龙是否存在?是精神还是物质现象?这似乎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凡龙的传说、龙的故事都源自遥远的古代。然而,您听说过在现代自然界中发生的有关龙的故事吗?
2004年6月16日这一天,家住辽宁营口81岁高龄的孙正仁老人,带着一件神秘的东西来到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匣盒被打开了,里面呈现出五块不起眼的骨片,然而,它一经披露,便在营口引起巨大轰动。据老人讲,这是龙骨,自己珍藏多年。难道它们真是龙身上的骨头?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周从一(营口市史志办主任):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市民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有的见证人给咱们挂电话,给咱们提供情况和咱们联系,提供线索。
为什么这五块骨片在营口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市民竟会有如此高的热情,难道营口真的有龙降临过?
韩晓东(营口市史志办副主任):因为这龙在世上可以说都是传说中的东西,突然间出了龙骨了,大伙都觉得非常新奇。所以 都想一饱眼福,看一下龙骨到底是什么样。
营口人对龙的青睐并不是仅仅由这几块骨片而来,实际上他们对龙所保持的特殊热情已经维系了70年。原来早在70年前,营口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一次“天降巨龙”的传闻。
韩晓东:我们单位这几个同志到省档案馆翻阅《盛京时报》的时候,打开这个报纸,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们首先是惊讶。
这是1934年营口当地的一家非常有名的报纸《盛京时报》,在版面的中间,可以看到一篇配发照片的报道,题目为《蛟类涸毙》。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一时引为奇谈,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是龙骨否,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紧接着连续数日,当地报纸又发表了相关的连续报道,当时的营口水产专家判定此物为龙的一种——蛟类。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我9岁那年看到的,我在马身上站起来,我爸扶着我,我站着看的。看到龙眼睛半睁不睁,它尾巴回过来绻着,两爪子在前边,你看两爪子就像龙爪一样一样的。龙离开水不行,干巴。龙都要生蛆架势。
当时,老百姓认为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然而,二十多天以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骨片的捐献者——孙正仁老人在当年亲眼目睹这个怪物骨骸时只有十一岁。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另一位见证人,80岁的老人在童年时也曾亲眼目睹当时的情形,他带着史志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当年怪兽最后搁浅的地方。
:当时看到摆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头,一百多块,有一或两个角记不清了,就在这里。人们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龙,龙身上都是蚂蚁那么大的小蛆,会蹦,一蹦多高。它顺沟上来了,上来以后连续下雨,潮水再大,它进了苇塘了。进了苇塘以后,赶上没有大潮没有水,它就落那了,落了以后,太阳这么一晒,雨不下了,它受不了了,硬晒,晒一个来月。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为此百姓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骨”,并推断是“遭了天谴而被雷击”后落入苇塘。当时的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同时还配发照片。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
北京的漫画家李滨生老先生兄妹三人在少年时都目睹过所谓的“龙骨”展览,80年代中期,根据自己的记忆,他在《营口日报》写下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并勾勒了一幅漫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盛况。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而此时,工作人员们困惑了,他们无法断定这个怪物骨骸究竟是龙还是其他别的动物,尽管从翻阅的历史资料和众多健在的目击者证实,认定它是龙,但这一切都需要科学作为佐证,然而这个佐证去哪里去找?如此大的庞然巨物为什么只剩下几个碎片,它的主体又在哪里呢?
韩晓东:我们在查阅1934年8月12号《盛京时报》,惊奇地发现一个什么问题,这个动物不但头上长两只角,而且腹部还长四只爪子。在它搁浅的位置自己还挖了一个长十七八米,宽七八米的一个坑,而且在坑边上还有清晰可见它当时用爪子挠的印。在《营口市志》和《营口史话》有着同样类似的文字记载,它给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原来这个怪物的尸骸在展览后做成动物标本交给营口高级水产中学进行收藏。
韩晓东:它的下落有三种传说:一种传说,因为当时属于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在营口占统治地位,而且日本人对生物、尤其是像这一类的生物,尤其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现的动物,我想他会非常重视。所以老百姓有一种传说,当时龙骨的骨骸被拉到长春,当时的新京。拉到那儿去了,最后运到日本去了。但这个事到底属不属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另一种传说,当时的营口高级水产中学,这个龙骨在它的水产辽宁营口三位老人认定曾亲眼见过龙.
昨日,营口市三位当年曾经亲眼见过“龙”的老人对本报记者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 认为,中央电视台的结论下得为时过早,也太草率,并提出质疑。
三位老人分别是:蔡寿康、黄振福、张顺喜。蔡寿康老人告诉记者,七十年前,他9岁,当年他住在营口市河北中小街,也就是当年人们在苇塘中发现“龙”的地方附近。但他当年看到的“龙”,比苇塘中的更“活龙活现”。
七十年前的一个夏季,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78岁)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儿,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
“是否是当时一种幻觉,或者是云彩像龙?”记者昨日再三提出疑问。蔡寿康老人说:绝对不是,我们当时看得非常清楚。对看到的“真龙”,三位老人做了这样的描述:也就是15秒左右的时间,当时是阴天,那条“龙”是灰色,在云中动弹,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四只爪,和现在的鳄鱼爪一样,尾巴像鲤鱼尾巴。
蔡寿康老人昨日告诉记者,2002年,他曾经给北京动物馆写过信,今年三四月份,他给中央电视台10频道也写过信,全都反映当年他和小伙伴们看到“真龙”的经过,但北京动物馆和中央电视台都没有给他回信。
老人们的质疑:三位老人昨日表示,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出的“破解七十年谜团”之后,我们感到很遗憾,因为把当年营口出现过的“龙”,说成是鲸鱼太草率,轻易下结论太早,中央电视台没有任何根据说明世界上没有“龙”,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亲眼看到过“龙”。再说,当年给“龙”盖席子的还有那么多人,当年曾亲眼见过“龙”的肖素琴老人也健在,中央电视台也采访她了,片子里也有,如果当年出现在营口辽河北岸的“龙”是鲸鱼的话,肖素琴老人不用站在马背上看,因为鲸鱼的高度和马差不多,实际上“龙”并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一种稀少罕见的动物。
一个大胆的假设 :蔡寿康老人昨日大胆提出:十二属相里为什么有“龙”?为什么其他属相都存在,而“龙”没有了?难道我们的祖先在十二属相里惟独瞎编一个不存在的“龙”吗?以科学的角度看待事物是对的,中央电视台不是说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自然之谜是不解之谜吗?但不能说我们看见过“龙”就是不科学,就是封建迷信,我们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必要撒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撒谎。
营口市史志办副主任韩晓东昨日表示,现在还真不好轻易下结论,因为在1944年8月,松花江曾经出现过“龙”,对此,有刊物记载
看过叶公好龙吗?是一多么神奇的远古传说,这是发生在华夏大地,炎黄子孙的圣土呼声。于是人们开始祭拜追逐梦想!黄帝,炎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上下5000千年,民间传说真龙在世,于是人们为了风调雨顺更信服长江,黄河有真龙现身。南长江,北黄河从此被認为中华神龙的象征!(有龙没有龙谁见过?那谁又见过恐龙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