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也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外观形制,都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本书结合北京故宫的建筑历史,以相关的实景图片展示了故宫的宫殿、楼阁、门廊等建筑样式及内景、装饰、陈设等相关设施,并对故宫的建造手法、营造方式等相关知识进行解说,以直观简洁的方式解读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里的冰窖,存在的目的自然是为皇宫中的达官贵人们服务。
——毕竟在古代,压根就没有冰箱、冰柜这样的现代化家电,当时的达官贵人为了能在夏天这样炎热的季节也同样能够用上清热解暑的冰,建立大大小小、规格不同的冰窖就成为必需。而作为整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拥有属于自己的冰窖应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其实建立特用的冰窖来储存冰,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储存方法,在《周礼》中就有过明确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会在冬天河水被冰封的时候,动用大量人力去河水上切割冰块,然后通过特殊手段放在冰窖中储存起来,一直等到夏天再使用。
紫禁城里面的冰窖是建立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众所周知,大明的首都一开始不是在北京,而是南京。靖难之役结束后,燕王朱棣成功登基,即永乐大帝。朱棣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已经策划迁都北京了,毕竟北京城在朱棣心中还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他起家的地方。
而且若是能顺利迁都北京的话,也可以摆脱南京世家大族的束缚,因此朱棣在即位后不久,就命令工匠们按照当时的南京皇宫为蓝本,建造了现在的北京皇宫,也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典皇家宫殿建筑群,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紫禁城。
——那么原先南京故宫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北京的紫禁城中也同样能看到,比如说专门供给达官贵人和皇族人士的冰窖。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攻陷北京,紫禁城受到破坏,像冰窖这样的设施也一度被废弃。只是很快清军入关,农民军被赶跑,清朝随之定都北京,而紫禁城以及周围的各项基础设施又再次得到修复,而专门储藏冰的冰窖也不例外。
根据后世史书记载,清朝时期专门供给皇室子弟、高级官员的冰窖数量还不止一个、除了宫廷之内位于慈宁宫附近的冰窖外,朝廷还专门在德胜门外和正阳门外等十八个地方也同样建立了冰窖,用来储存冰块,其中任何一个冰窖的储冰量都可以达到25000块以上。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要知道当时皇族成员与八旗子弟的人数并不算多,这些冰块已经足够他们来使用。只是随着天下逐渐趋于稳定,原先冰窖中能够储藏的冰慢慢的却不够用了。
当时每年到了5月1日以后,隶属工部的都水司就会陆陆续续开放这些在寒冬腊月时节就封存起来的冰窖,取出里面的冰供给皇室子弟使用。
可是因为古代的冰块保存技术水平确实有限,很多冰块在存放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特殊的方式,但是依旧会有融化的现象。
再加上随着皇室成员不断增加,使用量越来越大,每年供冰的时期只有5月1号到7月30号左右,一一旦过了7月30号就基本入秋了,哪怕是朝廷建立的冰窖,能够供给的冰也仅仅只能满足少部分皇室子弟使用。
因此物以稀为贵,在清朝中后期如果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冰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根据大清会典的规定,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得到皇帝的赏赐的。绝大多数的中低级官员,在冬天的时候想要得到来自皇家的冰窖冰块作为赏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来讲,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本身拥有着爵位的人,才能够获得皇帝赏赐的冰块,而这些官员们在夏天得到了皇帝的恩赐后,往往都不舍得用,哪怕看着这些冰块都化掉了,毕竟这是一种身份、荣誉荣象征。
——不过皇宫冰窖中的冰难得,并不代表冰当时在民间很少见,其实在中国民间使用冰块制造冷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早在隋唐时代,当时的人就喜欢把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或者果品熬制成不同的饮料,然后在这些饮料中放入冰块,去大街上售卖,这些加了冰块的饮料在冬天是非常畅销的。
两宋时期的民众则非常喜欢冷冻的果汁,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前所未有的发达,在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甚至还有专门提供冷冻饮料或者是加冰饮料的店面。对于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喝上加冰的果汁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而明清时代,冰镇的柠檬水更是大行其道。后来我国还掀起了一阵喝荷兰水的风潮,荷兰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汽水,它在晚清时期进入到国内,只是受限于当时的国情,这个和故宫中的冰一样,仍然只有那些处于统治阶级的人,才能在夏天享用到这些冰镇的外国汽水。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并不是冰有多珍贵,而是在封建帝制达到顶峰的清朝,皇宫内的冰块被赋予了额外的政治意义,这才导致了它的价值攀升。
禁区一:冷宫
禁区二:慈宁宫
禁区三:倦勤斋
禁区四:雨花阁
禁区五:重华宫
禁区六:漱芳斋
禁区七:三希堂
“三希”意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禁区八:地库
地库即是故宫用于储物的地下仓库
禁区九,中正殿
这里是紫禁城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建筑区。 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也可以理解为皇家的佛堂。现在这些佛堂都是封闭的,其中的九座佛堂都是保持原来的陈列方式,完全是原状的佛堂。
禁区十 ,天穹宝殿
位于紫禁城的内廷东路里面,东边和东筒子路相临,西边与景阳宫相临,它是在明代的时候被建造的,一开始的名字是玄穹宝殿,而在后来顺治时期被改建,之后因为之前的名字和康熙帝有所讳才被更改。这里是祭祀昊天上帝的殿堂,宫殿里面的设施完整,不对外开放。
作为对明清文化颇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平时没事到北京旅游肯定就往故宫钻,前些年到北京玩的时候,便去了趟故宫,走到养心殿时,确实如很多都市传说中提到的,与其他宫殿有很多不同。
在故宫的众多宫殿中,养心殿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来是皇上办公的地方,二来就是腐蚀非常严重,与故宫中的其他宫殿形成鲜明对比。
考虑到养心殿的腐蚀过于严重,相关部门在2016年决定,用2.2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好好修缮这座与众不同的宫殿。
由于我是在2010年左右去过故宫,当时还是给我们这些看客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谜。
为什么只有养心殿这个地方腐蚀严重?是什么造成养心殿常年潮湿?这里有什么魔力,让几任皇帝纷纷选择在这个地方办公?
随着相关部门对养心殿的修缮,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浮出水面。
其实养心殿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只要拍清宫剧,养心殿出镜率是最高的之一,甚至很多剧迷哪怕没去实地看过,都对其中布局了如指掌。
当然,如果仅仅说养心殿是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这个结论显然有些片面,毕竟当时的皇帝每天除了办公,也会住在里面。
如果用一种现代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皇帝」这个职业可以做到“居家办公”,尤其到了清朝中晚期,可以理解为“自由职业者”。
如果一个皇帝勤勉,那自然办公的时间多,但没有太强硬的约束,所以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起床、办公都可以是在养心殿完成。
既然养心殿不仅是办公室,那自然也收拾得舒适一些比较好,稍微观察就可以发现,养心殿的整体氛围与其他宫殿完全不同。
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都有跟我类似的感觉,大部分宫殿非常阴冷,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宫殿(如太和殿)更是如此。去到这些宫殿附近,如果周围没人,甚至有些阴森可怕的感觉。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少了点生活气息,简称「生气」,地方虽大,但人呆在里面感觉非常不好,背后发凉。
对于皇帝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呆在这里,如果太阴冷,对身体自然不好,而且情绪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养心殿与其他宫殿都不同,整体布局有点“四合院”的意思,周围由红色的砖墙围起来,是个独立的小院。
而且在布局上,养心殿既紧凑又合理,每个房间安排妥当,皇上办公、休息、游赏都可以完成,虽然地方不如太和殿面积大,但确实多了一些温馨和温暖。
在这里办公,皇帝的情绪更好,甚至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我们按下不表,文章结尾揭晓谜底。
养心殿其实不是清朝皇帝“官配”的办公场所,清朝皇帝最正式的办公场所是太和殿,就是之前提到那所面积大,但有些阴森的宫殿。
据都市传说,雍正本来应该去太和殿办公,但他说去那就想起康熙,心里难受,既然养心殿也不远,还可以看到太和殿,就搬来养心殿办公。
真相如何我们吃瓜群众也不知道,但自此之后,清朝的皇帝就在养心殿待住了,直到咸丰皇帝,才搬到了圆明园。
养心殿除了布局合理之外,最大的谜团还是潮湿,内部的很多木头家具已经腐蚀得非常厉害,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谜团,民间传说不少,直到修缮宫殿时,翻开地砖,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北京的冬天一直都是干冷异常,加上古代都是纸窗户,大雪纷飞时生火取暖一直是传统。康熙之前的多任皇帝在太和殿办公时,就是选择传统的生火取暖,但这种方式效果一般,而且会有烟,所以到了雍正就开始找新的解决办法。
在专家翻开养心殿外的地砖后,发现地砖下埋有两条管道,再进一步调查,其中一条是“烟道”,另一条则是“水道”。
说到这里,心思缜密的小伙伴应该发现端倪了,这难道是暖气吗?
没错,不仅是暖气,还是更为先进的地暖+空调系统,由于古时候不是燃烧天然气,所以会多出一个烟管,但其原理就和现在的地暖一样,甚至还要更实用。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水管在冬天流动的是热水,到了夏天则换成冷水,可谓冷暖双频,既是空调又是地暖,是不是很先进?
由于太和殿太大,对于当时的工艺来说,如果要在太和殿下铺设这两个管道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所以就作罢。但养心殿不同,占地面积小很多,所以铺设管道的难度也就自然少了,据分析,想要铺设完毕,仅需一个月左右就可完成。
也正是从雍正开始,养心殿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大家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影视剧中,对这个宫殿也就了解颇多。
这也就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厉害之处,通过冷热水交替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北京冬天干冷的问题,还顺手让夏天也变得凉爽异常,办公地方舒服了,皇帝自然也就更能待得住了。
作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从这么一个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很多能工巧匠,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使用类似的方式。
只是随着清朝官僚和腐败,本应站在世界之巅的朝代,却被西方文明打得落花流水。
前面有个细节没有展开,咸丰开始把办公地点搬到圆明园,相信也是找到比养心殿更舒服的地方,而八国联军打入紫禁城的消息,咸丰也正是在圆明园收到的。
历史向我们证明,当一个朝代的掌权者,只贪图享乐,那就真的走到了末期。
从养心殿这个小事就可以一窥究竟,如果当时清朝的皇帝不是把这些技术用在享乐上,而是给工人更宽松的创新环境,那历史的结局也许会被改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