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着陆器真的特别坎坷,经历了失踪,后面印度利用探测器又把它找到了,但是已经被摔体无完肤,现在只有印度人觉得他们的质量杠杠的,还有唤醒恢复的机会,但是我们正常人都知道着陆器已经完蛋了,就算外壳损失不大,但是内部的设备已经被摔坏了。
我们知道月球的吸引力比较小,只有地球的1/6,但是着陆器是在2.1千米摔下来的,我们算它做垂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即g=10/6 m/s², h高度是2.1千米,根据公式mgh=1/2 mv²,可以计算出着陆速度是84m/s,要计算出它着陆在月球的力是mv=Ft,F=mv/t,最后的力F是3万N,这样的一个力度,印度还想唤醒恢复,只能说印度开挂了。
现在找回的着陆器只能当做废铁一样处理,摔下来受到那么大的一个力,它的内部结构已经坏了,外壳再怎么坚硬,内部坏的话他的作用已经失去了,这这种高科技的东西,都是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只有有一个地方,那就就会出现短路,失去它原本的指令,出现乱码,如果印度还能唤醒恢复,那么可能美国真的不得不大力支持印度了,可能美国要花大价钱挖走印度的科研家了,这种事没少干,对于这用高精尖人才,美国出多少钱都不会心疼,而且美国对于这种损坏的着陆器都没有实力恢复,印度有能力,那肯定会千方百计得到技术。
如果成功唤醒,就是人类航天技术水平的突破新高度,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都上上天的航天技术,现在有几个国家有这样的技术,也就美国、中国、俄罗斯的技术水平比较高,其他国家的技术还在学习中,很多国家都没有那个经费,所以印度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虽然这次失败,但是外国十年,印度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三大经济体,到时候的印度航天技术肯定会更加成熟,不会再出现着陆器着陆失败的行为,但是印度药直面失败,总结这次的失败原因,是技术水平问题,还是设备制造研发问题,才能让印度有新的突破。
一、杜林尸布与耶稣血型
耶稣裹尸布
在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杜林的一座教堂内,保存着一块亚麻布,令人惊奇的是布上有一个人的全身影像,而这个人据说就是耶稣基督。
最早发现这块布的是法国人。1356年左右,尸布在李莱城被公开,顿时引起整个基督世界的震动,因为布上的人影不仅容貌酷似传说中的基督,且还有血迹。后来在宗教学者的研究之下,认定这块布是耶稣死于十字架之后,用来包裹其尸体的,因而留下了耶稣的身影。
中世纪的学者认为,尸布最早出现在中东,几经辗转才最终流至意大利,并一直保存在杜林市的大教堂内。由于这块布是基督教的圣物,意大利将之视为国宝。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开始对尸布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杜林尸布的神秘性正一步步被揭开。例如,尸布上的血渍经处理后发现,耶稣的血型是AB型。

3楼
二、寻找诺亚方舟
最新解密卫星照片证实诺亚方舟身在土耳其东部阿拉拉特山的西北角
《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义士诺亚为躲避洪水建造了一艘长方木柜形大船,即方舟,据说方舟最后停在了阿拉拉特山上。
根据这个记载,人们不断地试图去寻找方舟,以解开《圣经》和人类之谜。方舟是否真的存在,现今未有定论,而阿拉拉特山却是座真实的山,它位于土耳其境内,靠近伊朗与亚美尼亚的边界处,海拔近5000米,终年积雪。最早翔实记载阿拉拉特山的人是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他在书中指出,该山便是诺亚方舟之山。
在20世纪内,也曾有许多人对诺亚方舟展开追寻,有些人甚至宣称已经找到方舟。但无论他们怎么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方舟始终仍仅存于各种故事和人们的印象之中。
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特写镜头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人类古代文明重要标志之一。有关它们的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追寻的焦点。在先进的科学器材的协助之下,的确已经解开了不少谜团,但也因此发现了更多的不解之谜。
1991年,美国学者劳勃特舒发表了令人惊讶的报告,指出位于大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其表面受到的侵蚀不是因为风化造成的,而是洪水的痕迹,这引起了新一波的古埃及学。
劳勃特舒说,在公元前10500年前后,埃及沙漠曾发生大洪水,以至在狮身人面像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
紧接着,天文学家也提出主张,狮身人面像在设计时是面对正东方,据此推算,它真正面对绝对东方的时间也应该是在公元前10500年。
倘若这些观点成立,那么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就远早于金字塔,这是否意味着,在远古远古以前,地球上便已存在了极高的文明?人类的源头是否就在北非?整个人类文明史是否要重新修订?充满神秘色彩的狮身人面像无疑又给人类增添了新的困惑。
四、那斯卡的奇异图形
从空中鸟瞰的秘鲁「纳斯卡线」神秘图桉
在秘鲁高原的那斯卡地区,存在着许多巨大的奇异图形,这些图形形状大小各异,有些甚至 具象形化,着名的有长尾猿、鲸鱼、蜘蛛等。关于这些图形来源的最浪漫的说法,就是火星人曾降临地球,并以那斯卡为基地,地面上的这些图形便是太空船降落时的跑道和指标。
最早发现这些图形的人是美国科学家科索克。他在1939年乘坐小飞机经过这片高原时,忽然看到地面上有奇异的图形,做低飞观察时,才赫然发现,这些图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力量使然。
究竟为什么会在这片南北长近50公里的范围内,出现动辄长至100米以上的图形呢?为解开这个谜,许多科学家相继来到了那斯卡,并对之作了种种推测。
其中德国科学家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早期原住民为了求雨以利农作,在地面上画出巨大图形,以便天神看得到,因此是一种宗教的表现。二是星象学的图桉,因为所有图形都是按照星辰的运行描绘出来的,例如蜂鸟尾巴恰指12月21日的日出方位。
然而尽管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仍无法完全将这些图形解释清楚,毕竟找不到任何有关历史文献。于是火星人是否曾在那斯卡建立过基地,还是给人们留下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和不解之谜。
五、秦始皇陵也是金字塔?
高科技探测秦始皇陵地宫布局
秦始皇陵因为兵马俑已经闻名天下。皇陵实际由几个部分组成,外围是陵园,中央则是封土,亦即陵墓本身。《史记》上说,坟高50余丈(约115米),底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呈圆锥或方锥形。之所以造成这种形状,有的说法是沿袭殷代的享堂墓,有的说是模拟自然界的高山,可有西方学者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秦始皇陵根本就是东方的金字塔。
按法国考古学家萨加仑的说法,这座陵墓高150英尺,底座是四边形,每边长100英尺,外形分三层,一层迭着一层,而历史上也说,“上象三山,下锢三泉”,那么始皇陵不是很像阶梯式金字塔么?
尤其巧合的是,埃及金字塔的每一面都正对着东南西北,始皇陵也如此。金字塔内部有水银,始皇陵内也有水银,《史记》上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基于这种种相似性,有学者主张金字塔东移说。但大多学者对此表异议,认为中国文化自成一格。
不过换个角度来想,科学家已证实人类的共同发源地是东非,那么中国文化受到古埃及影响 又何妨?况且若始皇陵果真是金字塔,则显示在20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已有了密切的接触,这不是一件更令人惊奇的事吗?
秦始皇陵电子模型

六、失落的城市马丘比丘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遗址
1911年,美国探险家在秘鲁古都库斯科附近的山区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空荡荡的石城,城虽小,却规划整齐,都是由石块堆建而成,屋顶据推测是茅草搭建,因时代久远而消失。
这是本世纪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因为印加古国早在14世纪便被西班牙人消灭,为什么直到20世纪,其古城才被人发现?
马丘比丘城建于深山之中,对外交通十分不便,那么印加人为何要将城建在这里?抑或建造这座城的民族比印加人还早?而当初建这山城的民族为什么会突然遗弃家园?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此外,他们究竟凭什么技术用巨石建造城池呢?
总之,马丘比丘石城迄今仍然是一个谜。凡参观过这座石城的人,也只有用惊奇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了
月球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阳边缘的柯伊伯带上,残留着上一纪元宇宙战争留下的残骸,数十亿年前,由于距离太阳系100光年的小型黑洞内部坍塌发生巨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引力波传递到太阳系,给太阳系的四维空间造成了巨大混乱,时间倒流,空间错位,本来如同银盘般的太阳系渐渐变得澄清,行星出现,云雾消散,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战争留下的残骸在时间及空间错乱的情况下,组成了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他的名字被命名为“宇宙大帝之子”,然而由于缺乏燃料,他仅靠微弱的残余动力,改变自己的航道,借助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引力,飞向太阳附近,获取太阳的能量。最后它选择距离太阳1亿5千万公里的一颗岩石行星作为他的栖息之地,在这里修身养息,积累能量,等待能量积攒足够,再返回曾经的宇宙家园。在这二十亿年里,宇宙飞船不停的探索星图,寻找回家之路,可是他们发现现在宇宙和他们数据库里的宇宙完全不一样,他们猜测是宇宙战争中过渡使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爆炸,让宇宙时空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在追寻,他们发现太阳系也很好,他们协助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捕获小型彗星获得水源,二十亿年前,他向地球发射了一枚生物继承弹,继承弹内是原宇宙星球上的生物DNA编码集,继承弹落入了地球的海洋,地球的生命由此开始。。。宇宙飞船看到地球上生命已诞生,就关闭了发动机,安安静静的作为地球生命的保护者守卫在地球身旁。
前段时间,印度寄予厚望的探月计划以“月船二号”着陆器“维克拉姆”坠毁于月球表面而令印度人为之扼腕,但是印度科学家并没有死心,事故发生之后,印度人就开始寻找着陆器,后来在美国卫星的帮助下找到了着陆器的位置,然后就发射信号试图启动探测器,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动静,而且接收的最新的着陆器位置照片发现,着陆器有两条腿向外伸着,有半截都埋在月尘里。
《印度时报》9月20日的报道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一位内部人士看到了坠毁现场的照片,从图像中维克拉姆号的影子上判断,着陆器应该并没有损坏到无法辨认的程度,但也不是处于四条腿着地支撑的正常状态,而是至少有两条向外伸出,照片中可以看出这两条腿阳光下的影子,因此判断着陆器应该是以倾斜状态斜插入月球土壤中的。
分析认为维克拉姆号着陆器在月球上空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翻转等失控状态,从距地面2.1公里处失去联系,330米处还有所闪现,但是姿态是不正常的,应该是以重力加速度掉落到月球上,如果是头朝下的话,还要加上发动机推动的速度,掉到月球上基本就报废了。
注:上图为模拟图,并非月船2号着陆器维克拉姆↑
维克拉姆号坠落月球表面已经有两周了,期间印度航天部门人员不断地对该着陆器进行唤醒的工作,但是着陆器没有任何反应,说明其信号接收和发射、或者供电等装置已经损毁,而再从其蹬着两条腿的姿态判断,该着陆器应该是早就已经凉凉了。
还有一个更不利的消息是,月昼已经过去,月夜已经到来,着陆器所在的位置温度将迅速下降,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180℃左右,热胀冷缩也会加剧着陆器的损毁程度,不过这些实际上都不重要了,因为着陆器上携带的电池只够使用到9月20号,之后着陆器电池的电量就将耗尽,漫长而寒冷的月夜可能会将电池彻底破坏,因此,虽然印度航天部门还没有发布消息说彻底放弃着陆器,但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唤醒重启了。
月球从何而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四号月球低频射电探测仪中方首席专家平劲松表示,目前关于月球起源主要有4种假说,即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大撞击起源说。“这4个假说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他表示。
其中,大撞击起源假说面对的质疑相对较少。这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和苏联月球计划带回来的月球岩石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组成比例与地球地幔几乎完全一样。并且,科学家发现月球岩石样品几乎不含挥发性元素和轻元素。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撞击产生的极端高温将这些元素气化导致它们逃逸。“然而,两个完全分异的固体行星碰撞并重新汇聚的现象,无法解释月球表面或样品中为何存在显著未分异且存在了53亿年的古老岩石。”平劲松表示,没有一个假说是完整的。
另一个吸引人的谜团则关乎月球磁场。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证明,月球曾有强大的磁场。根据此前判断,月球内部存在铁镍或硫化铁镍核心,早期演化产生发电机机制进而形成整体磁场。
有研究者认为,月球的首次发电机效应可能在40亿年前产生了强大的磁场。过去数十年的探测发现,当今月球整个月面的平均磁场强度小于0.2微特斯拉,表明目前的月球要么不存在全球分布的磁场,要么仅存在一个极端微弱的全球磁场。还有研究者认为,大约10亿年前,月球内部发动机——月核结晶停止工作,导致月球磁场逐渐消失,迅速下降至0.1微特斯拉。所以,月球的磁场究竟在何时因何故诞生?为什么现在几乎消失了?这些依然是未解之谜。
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吗?这是月球令人费解的又一谜团。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公里,据观测,月球正以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自1970年以来,地月平均距离增长了约1.9米。
对此,有一种解释说,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比地球自转角速度慢,加上太阳引力作用,地球和月球上就存在引力分布不均衡和时间变化,进而引发固体潮汐现象,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和月球公转速度加快。另外,地月系统的能量和角动量守恒,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减小的角动量和能力转移到月球,其中月球公转增加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使月球逐渐远离地球。
揭秘还需提升探测技术
如何破解上述谜团?
平劲松认为,从探测技术上看,需要在月面,特别是月球的极区设置新类型长期工作的月震仪、地月之间的激光和微波测距设备、深入到月面之下可穿透月壤层的热流计、高灵敏度磁强计等。
“类似对地球的监测,上述设备应在月面多处布设组成网络,进行整体监测;同时,还需具备高/低轨道卫星—卫星链路的高精度重力、磁场立体观测能力。”平劲松表示,使用这些新技术手段能获得包括月震、月球全球的长波长重力和磁场,以及月球轨道运动和转动变化的高精度测量,从而为现有理论、假说提供修正或重建的依据。
平劲松表示,部署上述观测技术有助于获得月球深部分层结构的详细信息,比如月核铁镍含量,内核是否存在、大小如何、是否是完全晶体固体状态,外核以及外核与月幔边界带耦合状态如何,内部热能及其来源,全球磁场背景状态。然后再基于这些信息推测月球内核结晶化年代和磁场消失情况,基于内核物质状态、总量推测月球形成机理,以及精细把握月球远离地球的状况和产生机理。
“揭开月球起源之谜,对研究和揭示系外行星系统的双行星、特别是宜居带双固体行星的形成演化,有重要借鉴意义;解释月球磁场消失之谜,有助于理解全球磁场消失的其他类地行星的演化,不排除太阳系固体行星磁场快速消失的普遍现象是行星演化的常态,而地球是个极端特例。另外,寻找系外宜居行星很可能需要增加固有磁场这个强约束。”平劲松强调。
从目前来看,月球远离地球的速度非常慢,不会对地月系统演化和人类社会存在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不过,精确测量和把握月球的远离速度,可以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高精度测量参考,甚至为超低频率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