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只有12个会员的高级俱乐部,其他人无论是亿万富翁,或是一国总统都无法加入,这个俱乐部就是登月俱乐部,他们12人也是地球上登上太空的人。
(部分登月宇航员合影)
在我们眼里,登月归来意味着荣誉、名利加身,但英国作家安德鲁.史密斯采访其中9名还活着的成员发现:几乎所有登月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都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名声,以及登月对心理造成的影响。他们之中有的精神崩溃,有的虐待孩子,有些选择隐居,而且有许多都和自己的妻子离婚。
除此之外,发表在《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表示,相比于在近地轨道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登月宇航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更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损害更大。
这不禁让人怀疑,月球上究竟是否有毒,为什么这12名登月成功返回地球的宇航员们,余生面对的不仅仅只有鲜花掌声,还有厄运缠身呢?
月球有毒吗?其实月球表面并没有毒气,也没有有毒物质。并且科学家研究月球的起源发现,月球是一颗名叫忒亚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后产生的。忒亚的体积大小和如今的火星差不多,当时它与地球发生了侧撞,导致地球上的地壳层以及地幔层物质被抛洒到了天空,这些物质在引力坍塌作用下慢慢汇聚成了一颗月球。
现如今科学家根据阿波罗计划宇航员们带回的月球岩石标本测算,月球成分和地球上地幔层以及地壳层的成分相差无几,因此月球上并没有毒气或者有毒物质。
尽管月球上没有有毒物质,但科学家们认为,之所以登月宇航员都会患上多种心血管疾病,原因可能是因为月球没有地磁场。
地磁场研究发现,地球在刚形成后不久,是一个炙热的熔融星球,其中较重的物质会逐渐下沉到地心之中,所以地球上的地心是一个铁核。
铁核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磁场,而这个磁场可以将太阳吹来的带电粒子流通过磁场导向地球两极,我们看到的极光其实就是带电粒子流和大气发生的反应。
带电粒子流属于电离辐射,能够破坏生物DNA,导致生物基因突变,而许多基因突变是有害的,因此地磁场能够保护地球生物在地球表面生存。
然而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这意味着宇航员在月球上时会接受到带电粒子流的辐射,虽然宇航员的宇航服能够保护宇航员不受大气辐射,但在上个世纪时,太空领域事业刚发展,很多技术没有那么成熟。
为了检验这些背后的机制,科学家曾经对44只大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对血管系统的影响是暴露在辐射之下导致的,与太空失重,微重力等无关。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还对比了7名登月宇航员以及近地面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发现阿波罗登月宇航员的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几乎比不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以及近地面执行任务的宇航员高出5倍。
这意味着太阳吹来的带电粒子流不仅能破坏我们的基因,还能够对我们的心血管造成损伤。
厄运缠身的宇航员除了心血管之外,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在登月之后很多陷入了巨大的失落感。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曾经非常反感自己的名声,甚至为此从宇航局辞职,并做了一名大学老师,甚至还隐居在一个农场里。
和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奥尔德林登月之后开始疯狂酗酒,并和妻子离婚。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宇航员登月归来之后,都陷入了莫名的沮丧感,有的创立了宗教,有的酗酒,有的开始研究神秘事件。
虽然他们是登月之后才开始反常,但心理学家认为,这和月球上的物质无关,而是心灵的巨大落差感。当他们完成登月之后,仿佛找不到自己接下来的目标和动力,所以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失落之中。还有人是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名声和掌声,以至于他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总结现如今,已经没有宇航员执行登月任务,这并不是因为登月会对宇航员的心理以及身体造成伤害,而是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去替代人类。
当然,这12名宇航员们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样类似的事件能够被科学技术所解决,不要再将人类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伤害宇航员们的身体之上了。
共15人。
1967年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科马洛夫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第10次飞行时,从发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惨剧。 2003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在美东时间上午九9点(北京时间22:00),突然从雷达中消失的。这一灾难事件令全世界震惊!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以色列宇航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宇航员中有4人是第一次进入太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简单情况如下: 里克.赫斯本德,(下图,左二)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宇航局选中,1999年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了10天任务。这是他第二次进入太空。 伊兰.拉蒙,(右一)48岁,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毕业于特拉维夫大学,获得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曾担任以色列空军上校和战斗机驾驶员。拉蒙从1998年开始在美国宇航局下属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接受训练。 威廉.麦库尔,(右二)41岁,3个孩子的父亲,曾在美国军队中担任试飞员,是“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是首次进入太空。 迈克尔.安德森,(右三)43岁,曾任美国空军中尉,是美国宇航局不多的黑人宇航员之一。他曾于1998年进入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 戴维.布朗,(左一)46岁,曾担任美国海军飞机驾驶员和航空军医,1996年成为宇航员,是首次进入太空。 卡尔帕娜.乔娜(女),(左四)41岁,20世纪80年代由印度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号上任飞行工程师。她曾于1997年进入太空,从事太空微重力实验。 劳雷尔.克拉克(女),(左三)41岁,有一个8岁的儿子,曾担任美国海军航空军医。她是第一次进入太空回答您的问题以前先要明确真空与温度的关系。
你的问题似乎有点问题,根据你字面逻辑,您似乎认为真空中没有空气就是绝热体。那根据这个逻辑,太阳光携带的热量也就到达不了地球。因为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不短的真空距离。但是这显然不是事实。
真空能传导热辐射。假设宇航员不穿防护服,那么身体表面的热量就会迅速辐射到四周真空,人体变成热源,那就会迅速降温变成硬块。(大概零下一二百度有的,参考宇宙温度。这不是重点)。这是宇航员如果在地球背面,也就是太阳光照不到的地地球的背后的情况。
如果宇航员工作在太阳与地球的中间空间,那宇航服的银色就会反射太阳关,保护宇航员不被太阳辐射灼伤。
理想真空中不存在物质,所以理论上不会被加热,但是各种辐射可以毫无阻碍的穿过它。什么阻碍了热辐射的传导,就会被加热。
谢谢阅读。知识有限,错漏之处请大神补充。
失重状态下,使人的骨骼与肌肉都会萎缩性的变化,宇航员这一变化,也是一种适应太空环境的变化。也是一种逆天的变化,宇宙射线长期照射下,寿命会巨大的缩短。宇航员太空呆得时间越长,寿命越短。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大家冬天都有过骑车戴头盔的经历,从戴上开始绝对是“一头雾水”,这一点很让人抓狂,而且对于戴眼镜的童鞋来说,在冬天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必定是满是雾水。那么,宇航员带的头盔会不会起雾气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头盔的玻璃为什么会起雾?雾气简单来说就是水汽,在我们戴上头盔后,头盔将我和外界空气隔离开来,头盔玻璃的外部与空气同温度,而玻璃的内部也就是里面的部分,开始由环境温度逐渐向我们呼出气体的温度靠拢。在起初,我们呼出的气,遇到不如我们温度高的玻璃,热遇冷,水蒸气就会在玻璃上凝结,形成所谓的雾气。
其实,起雾并不是只有玻璃才可以,理论上热遇冷,再加上有空气(有水份)就会产生雾气,只不过不同的材质,雾气存在的时间不同而已,相对来说,不吸水的材质雾气更明显,而吸水的材质相对雾气持续时间较短。其次,雾气的形成与环境的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对着某一个物体哈气,该物体所在的环境温度越高,雾气就越不容易凝结。
宇航员的头盔
相比普通的头盔,宇航员的头盔就要精密多了,毕竟宇航员还要凭借着这个头盔和航天服在太空中翱翔呢,因此宇航员的头盔是由玻璃钢复合材料以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这些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的高低温环境测试过的,确保在温度改变时不会分解对宇航员造成伤害。而我们看到的透明的类似于头盔前玻璃的那一块就是玻璃钢复合材料的。
这种材料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也是不吸水的,所以,宇航员的头盔玻璃也是会起雾的。关于这一点,早在1966年,阿波罗登月时就已经出现了,当宇航员到达月球表面,在月球上行走时,头盔突然起雾,而此时月球的温度为-180℃。雾气的产生严重的影响了宇航员的视线。
防雾的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顶级的工程师们开始了研究,最终一种由油和肥皂按照特定比例调成的活性剂问世了,它的工作原理是使水的表面张力最小化,从而不会凝结。
而且在之后的测试中发现,涂抹了这种活性剂的固体表面很难生成雾气。现在网络上卖的所谓的汽车玻璃防雾剂其实就是改良后的活性剂,而我们用肥皂擦拭玻璃表面后,也确实不容易起雾。
但是,在防雾剂发明之处,给宇航员解决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两次进入太空的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就在1995年初次进入太空时,就不慎被防雾剂滴入了眼睛,导致了他左眼长时间处于无视力状态。
为此,工程师们再次改良了防雾剂,现在宇航头盔上用的防雾剂都是无泪配方的防雾剂了。
总结雾气的产生必须是在有水分子(空气、人呼出的气体)、冷遇热、材质不吸水的情况下,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而虽然在太空中没有空气,但是,人是可以呼出的,所以在外界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宇航头盔也是会起雾的。但是,这个问题早已经被防雾剂解决掉了。
大家在冬天,就可以用一下防雾剂解决汽车玻璃起雾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