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因为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 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之死目前为止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大多数人认为他是自杀。自杀的原因是生活潦倒不被众人理解,以及不想连累他的弟弟。
还有一种说法是被小孩误伤,因为伤口受伤角度不像自杀。梵高是为了保护别人而说是自己开的枪。
不管怎样,他生前潦倒死后成名这是事实。
梵高没有结婚,没有子女。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以疯癫、自残、自杀构成了狂热的生命旅程,他以浓烈的艺术风格而为人所知。梵高一生短暂,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大约有八百多幅,其中“向日葵”一共11幅,是在巴黎和法国南部的阿尔所作。
梵高在巴黎时期就喜欢向日葵,画过一些插枝花一样的花卉,以亮丽的黄色和蓝色搭配,非常富有装饰性,为这一系列作品奠定了基调,但是早期作品显得还是有一些单调。1888年时,梵高搬到了阿尔,阿尔有着强烈的日光和茂盛的原野,这使梵高更倾向于运用鲜艳的色调去描绘自然本身的美感,《向日葵》中的耀眼的黄色正是来自于阿尔的刺眼的阳光。
梵高是荷兰人,为什么不喜欢郁金香,而是喜欢向日葵呢?大概是因为向日葵的草根性和向光的特性,令他联想起自己。“向日葵”系列都有着短促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这是因为他作画的过程很快,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日本的浮世绘也对梵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梵高与当时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一样,少量接触了这种来自于日本的艺术形式,他对浮世绘一见倾心,他将浮世绘中的简单的色彩分割,艳丽的色调和几何形式感吸收入了他的绘画中,他对于色彩的认识和感知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向日葵”系列中的简约性和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够使人联想起浮世绘。
向日葵还带代表着梵高和高更的影响,1888年的夏天,梵高邀请朋友高更去阿尔的家中做客,当时他的客厅里就挂着一张《向日葵》,高更非常喜欢,称之为“最完美的文森特风格”,曾经希望梵高将这幅画送给自己。可惜两个月后,两人因为艺术观点不合而大吵一架,高更回到巴黎,梵高则割掉耳朵,精神崩溃。
“向日葵”系列是梵高最具标志性的艺术系列,代表了他的生命的高潮与死亡,尽管他的艺术在生前从未被接受,但并未影响他的生命像向日葵一样盛放。
有多重原因,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
梵高的作品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包括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后世狂热追捧的天才,在当时更像是一个格格不入的疯子。
倒霉的是,他确实有精神疾病(或说癫痫)。梵高长期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直到最后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自己37岁的生命。
梵高(1853-1890),荷兰印象派画家,后印象主义先驱,代表作品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麦田系列等。
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七八十年代达到鼎峰,以马奈《草地上的晚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最具代表性,“印象派”一词就源于莫奈的代表作展出,出现伊始是带有贬义的调侃。
莫奈最初和梵高一样不被世人接受,不同的是,他在有生之年成为开山立派的大师,享受成名带来的金钱和荣耀;梵高则长期在贫病交加中挣扎,至死都寂寂无名。
他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而这也是弟弟提奥的善意谎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提奥就没有这位世界级画家。从1880年开始,提奥就开始给予梵高无私的经济支持。
提奥是梵高在世时唯一的崇拜和支持者。即便后期结识的新印象派画家高更,也因为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可想而知,活着的梵高有多么孤独!
在阿尔的烈日下,酷热的麦田里,激情勃发的梵高直接拿起颜料管往画布上涂抹挤压,这种绘画方式近乎于奢侈,而他的生活和创作所需,完全依赖提奥的资助。
印象派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改长期室内创作的具象、静态、沉郁画风,画家将视野放逐到自然,开始用色彩捕捉光影于事物的瞬间变化。
梵高早期的绘画受传统影响,虽然已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但基本还是写实的范畴。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开始结触和以往绘画理念完全不同的印象主义,并受日本浮世绘风格影响,画风由此巨变。
可以这么说,梵高赶上了印象派绘画红火的末班车,但这个时候大咖众多,而他才刚开始起步。
对于画家来说,新的表现形式、美学思想,需要时间获得认同,但梵高的人生过早的划上了句号。
有别于同时代的印象派作品,梵高作品的题材、色彩、造型都显得那么突兀。
他特别钟爱和底层人民相关的自然题材,有一种天生的悲悯情怀,矿工、农民、劳作、麦田、树木、花卉……和其他画家的唯美提纯相比,梵高的表现手法更质朴、隽永,更重视情境的统一,他笔下的物象绝非机械的描摹,而是个人情感的物化,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躁动的星云、曲张的树木,倔强坚挺的莺尾花,亢奋奔放的向日葵……就像梵高压抑而狂野的精神世界。它笔下的所有事物都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生命体验。
梵高惯用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运用大色块的并置产生强烈对比,再用绝对的黑白去区隔、缓冲,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的装饰美感,这种极致的先锋色彩语言,在梵高的作品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以及现代的时尚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梵高的色彩追求纯粹和直接,犹如他不通俗务的赤子之心。他的艺术思想超越了所处的时代,即便是当时的前卫艺术家,也因他的疯症而未能真正聆赏他的作品,发现他的伟大。
梵高的造型粗放、扭曲、厚重,他的笔触硕大、狂暴、单一,充满原始、压抑、亢奋的矛盾情感和张力,这和他未受过系统的造型训练有关,和他的精神状态也有关。梵高在塑造物象的时候,带有强烈的主观印象,也正因如此,他笔下的物象有了不可复制的魔力。
物象对于梵高来说只是精神的载体,他超常敏锐的感知世界,可以捕捉到平静表象下的躁动和不安,将之投射到画布上。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包括艺术。梵高走得太快、太远,注定在当世孤独,在后世大放异彩。
梵高,普通的宗教布道者;不朽的艺术殉道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