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虽然发源于云南镇雄,但真正能通航的只是在贵州省内从茅台镇经赤水再到四川合江县(此处汇入长江)大约就是150公里左右的下游河段。而出好酱香酒的河段更是有限长度的、不过从茅台镇到丙安古镇之间河段两岸。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两个因素(人文历史与地理水文环境)是其它河段或地方所不同时具备的 :
1、先说地理因素,从茅台镇到丙安古镇河段期间,是低海拔(只有200-300米海拔高度)高峡谷(海拔1000-1500米连绵高山峰)河段,因而峡谷内河两岸气候温暖又湿润,很适合微生物群落的发酵与生长,又能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或破坏。就赤水河水质和两岸的粮食作物而言,整个赤水河流域的几乎都一样并无特别之处。
2、仅有合适的地理气候水文环境,并不一定就能出好酒,还需要另外一个人文历史因素,这就是赤水河的航运,解放前是川盐入黔及滇两省的几乎唯一通道,同时亦是滇黔两省物产贩卖到川省唯一的途径。随着历史岁月的沉淀和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累积,茅台镇是赤水河航运货物的终点其酒坊或酒肆的兴起与发展就理所当然,这个好理解。
3、但航运途中的丙安古镇,历史上为何亦发展成为 “赤水河酱香酒“ 的重要兴起之地呢? 其实,这个并非偶然,而是人文历史因素与地理水文环境因素之必然性。原来,丙安又名丙滩,是旧时川盐等物资自四川合江城航运到终点贵州省茅台镇必经的中转夜宿之地。解放前的赤水河行船全凭人力拉纤逆流而上,中途的丙安滩更是水浅流急,所有行船至此必须全部卸载,将空船过滩后再装载前行。赤水河不能夜航,装船后几近天黑,丙安古镇自然就成了航运往来必须的夜宿之地。正因为于此,旧时的丙安古镇商贾云集,沿岸酒肆林立,热闹非凡。老话说:人以物聚,物以人兴。位居渡口的丙安酒烧坊,更是入夜后人们流连忘返之所在又所爱。“一年一度开酒日,又是船家亡渡时”,就是清末民初丙安烧坊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4、基于以上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因素再加上当地人文历史的沉淀,才造就了今天以茅台,郎酒,丙安烧坊,习酒,...赤水枸酱...等为代表的 “赤水河酱香酒”系列,特别是在解放后,因为政府政策的原因或倾斜,飞天茅台更是发展为其中之翘楚。
中国工农红军十勇士强渡大渡河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东北部镇雄县,一路穿越深山峡谷,向东流经贵州的毕节、大方两地后,到达仁怀的茅台镇。在这里,赤水河猛然掉头向北,经贵州习水,进入四川古蔺二郎镇。在川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逶迤北上,最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全长500余公里。
赤水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古有赤虺河、安乐水、大涉水等名称,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
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经贵州省的毕节市、金沙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边界,进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444.5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 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