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说了句“那只是传说”。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传国玉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此处的存在价值是指它被赋予的君权神授的象征意义。而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看,传国玉玺很可能就未经传承,或许就随着秦始皇葬入了地宫。
传承的“历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著名的和氏璧为原材料,于“六玺”之外,打造了一个象征帝王神权的玉玺,即我们所说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然后令玉工在玉玺上端雕了五条龙,也叫印钮。
这就是为印玺奠定了等级差异,有了传国玉玺之后,秦始皇规定,从今往后,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公务及个人印叫做印,皇帝的印叫玺。这个玉玺要在大秦王朝世代相传,故而就被称为传国玉玺,成为皇帝执掌政权的信物。
怎么让这个信物带上点神话色彩呢?史书就记载了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到了洞庭湖口,遇到风浪,为了平息疯了,就把这传国玉玺扔在了湖里,风浪则立刻平息了。然后过了几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走到华阴,半路碰到一个神秘的人物,归还了这尊玉玺,然后就消失了。
这个故事必然是秦始皇以文人之笔树立“君权神授”思想的工具了,所以也成为历代皇帝追捧的对象,有了传国玉玺才象征着正统,象征着天命所归。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个开国皇帝不想拥有它呢?哪个皇帝敢说自己没有它呢?所以后世的传国玉玺,编造和仿制的可能性很大!
(子婴让玺于刘邦剧照)
公元前207年底,刘邦进了咸阳,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就献给了刘邦。这个是有可能的,但刘邦能封存秦朝府库移交项羽,传国玉玺能蒙混过关私自带走吗?但不管怎么说,刘邦开国也就成了正统,汉传国玺当然得造出舆论,这传国玉玺就成了汉朝皇权的象征。
到了西汉末年,汉元帝两岁的时候,王太后临时代管玉玺,待王莽篡权后想起了玉玺,令人向太后索要,王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于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则令工匠以黄金补镶,这也成为后来辨别传国玉玺“真伪”的重要证据。(西汉末年起义军形势图)
公元23年,王莽被杀,天下再度大乱,这传国玉玺就那么巧合,落在了远支旁庶一脉皇族后裔刘秀的手里。要知道刘秀是南阳郡(今湖北枣阳)起的兵,河北称的帝,传国玉玺是先飞到了刘秀手里树立的正统,还是称帝之后复刻了一方玉玺收拢人心呢?不管如何,它又成了东汉的皇帝信物,而且在史料里记载的有模有样,是经过了禁军校尉公宾、更始帝刘玄、刘盆子,再献于刘秀。(孙坚发现井口彩光)
到了东汉末年,孙坚攻入洛阳,在一口破井里找到一具宫女尸体,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匣子,匣子内就是传国玉玺。要说士兵打仗口渴寻找水源倒还可信,而非要说井口的五彩云气引来士兵的搜索,只能说这小宫女死的冤枉啊!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几经转手,由袁术回到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曹丕篡权后由曹氏获得,再到司马家族的晋朝持有。(袁术剧照)
到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北方五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了割据政权,天下再次大乱。不过不用担心,自带光环的传国玉玺不会丢。它周转了许久,经手前赵政权,再到后赵政权,石勒令人于玉玺右侧刻上“天命石氏”四个大字,又多了一项辨别真伪的证据。后又经过冉魏政权到了东晋将领谢尚手里,谢尚快马加鞭送回建康,传国玉玺由此“南迁”。
公元420年之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传国玉玺又成了“居无定所”。如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作乱,攻进皇宫得到玉玺,而不久战败身亡,玉玺落入其手下侯子鉴手里。这个侯子鉴倒与众不同,认为玉玺谁拿谁倒霉,于是就扔进了栖霞寺的水井里。而到了陈朝,栖霞寺的一个老和尚,淘井的时候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就把传国玉玺献给了陈武帝。
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使这传国玉玺重新北归于隋。30年后,隋炀帝死于江都(今扬州),萧皇后啥也不要,带着传国玉玺逃往漠北东突厥处。可是这一路辗转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处,这俩野心家居然都没点察觉。(萧皇后剧照)
所以唐朝建立之初,李渊、李世民手里都没有传国玉玺,所以李靖北伐突厥就被“赋予”重要使命,即寻回传国玉玺。李世民善待萧皇后则也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动机不纯。萧皇后得到善待后交出玉玺,使之传承到唐末,经后梁传至后唐。后唐废帝李从珂战败于契丹后登楼自焚,传国玉玺就从此消失了。
后继政权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呢?那就自己造呗!后晋造“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玉玺一方;后周造“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玉玺一方、“皇帝神宝”玉玺一方,共计两方。到了宋朝,赵匡胤受禅时,将后周两方玉玺传承下来,另外又制作一方“大宋受命之宝”;宋太宗时又另外制作一方“承天受命之宝”;宋仁宗时更为“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到了宋哲宗时期,有一农夫在地里耕田,耕出一方玉玺,随即献给朝廷。经三十多位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大学士“鉴定”,此物乃始皇帝制传国玉玺。这种劣迹斑斑的表演必然是招来诸多绯议,所以到了宋徽宗时,又另制印玺十方,这就淡化了传国玉玺的重要地位了。表明玉玺随时随地都能制作,不要再纠结哲宗一朝传国玉玺事件了,也算是为宋哲宗“遮羞”了。(伯颜帖木儿剧照)
靖康之后,北宋皇室尽掳于北方,而当元灭金之后,并未发现传国玉玺,说明当年金国在汴京城里也没找到传国玉玺。忽必烈去世的当年(1294年),元大都(北京)的市面上居然有人公开叫卖传国玉玺。左丞相伯颜花了重金购得,蒙古人也不信汉人的这些神啊鬼的,人家只信长生天,生长在伊利汗国的伯颜说不准还是个萨满教或者伊斯兰教徒,所以他将蒙元收缴各国的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传国玉玺很可能就在这一波被磨平了,所以徐达打进了大都并未找到传国玉玺。但元顺帝是带上家眷、财宝以及大臣退回了蒙古草原。徐达深入漠北则被扣上一条目的,即寻找元顺帝带走的传国玉玺。直到打下应昌(今内蒙赤峰市),截留了北元带走的财物,但仍未发现传国玉玺。(皇太极获得玉玺剧照)
据传,这个传国玉玺是元顺帝带走,传承到了他的后代林丹汗手里,所以明朝就从未拥有过传国玉玺。而林丹汗战败于皇太极后,玉玺就落到了后金手中,所以皇太极“顺应天命”改国号为大清,登基称帝了。
传国玉玺或许就不存在秦始皇在“六方玺制”以外制作传国玉玺,说明传国玺的现实意义是树立君王权威、树立正统之象征。所以秦始皇要为之添加一些尊贵和神话的成分。
从尊贵上讲,就是以和氏璧做玉玺,而这个说法有很多破绽。首先就是和氏璧的故事具有杜撰性,它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此书记载了诸多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所以“卞和抱玉”的故事很可能是为怀才不遇的志士鸣不平的,由于历史上出现了献壁之类的事件,所以又被收录于《战国策》这样的史籍。
其次是“卞和抱玉”的主人公,三次献玉的时间跨度太大,前后逻辑难以成立。卞和发现玉石的时候应当算是经验丰富的“玉石鉴赏家”。如今天的赌石一般,不切开就能断定它是一块美玉的一定都是道行颇深的老玩家。再经过三代楚王,尤其是楚武王在位50年,被砍断双脚的卞和熬到100岁,仍然执着的献出美玉,这种可能性微乎极微。
最后,和氏璧被切开后,应当是制作成了圆盘式的玉壁,《尔雅.释器》日:“肉倍好,谓之壁”,即外圈半径是内圈圆孔半径的三倍,这样的玉器被称为壁。一个很薄的圆形玉器,中间还有孔,应该不可能改造成四寸见方的传国玉玺。
所以从原料的采用上,秦始皇很可能是为了提高传国玉玺的高贵性,才宣称以著名的和氏璧制作而成。而再有镇湖、仙人归还等神话的点缀,使得传国玉玺成为宝器,再由它传达出君权神授的意图,这非常适合天下初定,且社会形态走向大一统的需要。所以不管制作它的材料如何,它所体现的含义就成为历代皇帝所追捧的根源。
而秦始皇的本意是百世传承于秦,而非历代帝王来替代他创立的江山。所以在传承上,历代帝王重视的是它对统治基础的影响,使官僚集团和人民拥戴自己。而不是对皇位的护佑,毕竟秦二世而亡是定在了史书中的,秦的命运并未因它而改变。那么就说明,只要宣称持有传国玉玺就行,就能令百官臣服、万民拥戴,所以后世仿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汉书.元后传》从汉代开始,就不一定是秦制玉玺的传承,且不说刘邦入关获得玉玺后是否棘手,但说他从得玺到称帝,经历了4年,此间远赴巴蜀、入三秦、出关中,大小战役亲临指挥,楚汉战争前期常惨败逃亡,甚至连儿女都被踢下马车,还顾得上传国玉玺吗?再有汉传玉玺到了王莽篡权时破了一角,王莽令人镶金补上,可后世文献诸如《资治通鉴》皆不提及破损一处。所以汉传玉玺可能与“斩白蛇起义”异曲同工,是以神话色彩树立刘邦政权的统治权威,事件的真与假都不重要。(刘邦丢弃儿女剧照)
所以后世不管在井里、河里、还是田地里,只要发现了传国玉玺,那就达到了目的,再造一方更加精美的玉玺都不是问题。造玺的数量增加也印证了传国玉玺难以“传承”,两汉至南北朝都坚持了“六方玺制”。到了唐朝则增设受命宝和神玺,建立“八方玺制”;武则天时又增至九玺、北宋增至十二玺、南宋增至十七玺、明朝增至二十四玺,清朝则手握“传国玉玺”,达到二十五玺,加之前朝收藏,清朝入关后,在紫荆城里居然存了39方历代国玺。而这39方玉玺中,有一方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到了乾隆帝时,直接将此玺定为赝品,着实打脸。(清二十五方玺匣盒)
传国玉玺传至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东晋的那一块自然是作为正统“传承”下来,毕竟是汉族政权。从五代之后,大多传国玉玺的传闻皆由野史杂记收录,这也说明了无论是统一政权还是格局政权,都对玉玺的影响力打了折扣。宋朝制玺趋于频繁,其意图也是削弱传国玉玺的光环,从宋太祖的“大宋受命之宝”、宋太宗的“承天受命之宝”来看,二者制玺都包含了更多政治意义,前者树立柴氏禅让的合法性,后者树立“兄终弟及”的正统性。二者皆未从传国玉玺入手,也不屑于编造谎言为政权买单,反而是宋哲宗时期的献玺事件,令人嗤之以鼻。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封建君主专制在不断的发展,“君权神授”的造势趋于弱化,因为儒家思想已经构建了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系。且在皇权不断加强的进程中,帝王的权威更多的是以律法制度为基础,而非神话的加持。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分权、明朝则直接废除丞相制,皇权逐步加强。到了清朝,在关外时尚且使用着“军事民主决议”性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皇太极确实需要通过神话树立权威,且需为入主中原打下舆论基础,所以才有了赝品传国玉玺的存在。待入关之后,康熙朝的南书房、雍正朝的军机处,彻底将君主专制推向鼎峰,传国玉玺还有何用呢?所以乾隆皇帝可以大胆的鉴定出祖上供着的是A货!
综上,传国玉玺的谜题至今难解,或许是从源头就注定了它无法传承至今。1924年,11月5日,当溥仪被赶出紫荆城时,鹿钟麟追问其传国玉玺的下落,溥仪笑着说“那只是传说”,末代皇帝看透的这一切或许就是神话的真相,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打破。就像袁世凯称帝登基时,不敢面对金銮殿龙椅上方的轩辕镜,正是因为沉迷在化身为龙的美梦中无法自拔。始皇帝或许早已将传国玉玺带入地宫,留给后世帝王的是他们自欺欺人的贪婪、以及终日不得安宁的内心惶恐。
参考史料:《史记》、《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宋史》
暗流就是潜水水流,形成暗流的原因:通常把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面的含水层,并且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叫潜水,它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它的水力坡降自高处向低处作水平方向流动,这种能流动的地下水叫潜流。 起始于河滩、自河岸沿河底向河中比较缓慢的匀速运动的河流。尽管潜流这个术语被普遍用来表述离岸流(Rip Current),但二者是不同的,离岸流非常强大,而且二者起始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潜流是由黄河浪或向岸吹去的风把河水推到河滩上后,河水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而形成的。
黄河中是不是一个河水纹丝不动、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呢?不是的,那里的河水也不安分守已,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底层流、深层流、中层流……流向不尽一致,流速也不相同。其中位于表层流之下,流向、流速与表层流不同的河流,被海洋学家特称为潜流,黄河潜流是黄河中的暗河。
中国最神秘的女将军,拥有王后、巫师、政治家等多重身份,比武则天还传奇
妇好,中国历史上最神秘传奇的一位女性,三千年前就已在王后、将军、巫师、政治家、军事家等各种身份中随意切换。在其仅有三十多年的短暂人生中,做出比武则天还大的成就。
位居王后,不仅生前与商王琴瑟和鸣,死后更是让商王念念不忘,为其匹配冥婚;作为将军,带兵打仗一把好手,曾带领半国兵力,抵御外敌,避免华夏文明惨遭灭顶之灾;曾为一方之主,拥有自己独立领土,不仅经济独立还负责向商王朝纳贡;作为王室一族,其陵墓却不在王陵区域;殷墟十三座大墓都难逃盗墓贼之手,然而,唯有她的陵墓未被盗墓贼光顾;墓中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却又不见墓主尸骨……
殷墟唯一一处未被盗墓贼光顾的陵墓
1976年的春夏之际,已是殷墟地区进行考古研究的第48个年头,考古队何振荣师傅从探铲带出的泥浆中发现一件玉坠。这一发现刺激了所有人的神经,同时证实了人们的猜测——这里(安阳小屯村西北地)有一座墓葬。
随后,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挖掘研究。考古队长郑振香根据出土文物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在殷墟发现的近两万块儿甲骨身上的卜辞,推断此墓的主人叫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并且嫁与商王前很可能是一位出身于母系氏族的首领或公主。
妇好墓的挖掘不仅使大量珍贵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重见天日,同时,填补了人们对商代墓葬的认知空缺。更令人惊讶的是,位于安阳小屯村殷墟的十一座商王大墓,几千年来,早已不知被摸金校尉光临了多少次,最后只剩十一座空陵。然而,唯有妇好墓,完好无损,从未被盗。
就连商王的墓都难免被盗的命运,妇好墓又是如何逃过盗墓贼的眼睛的?
原来,妇好墓并不在商王陵墓区,而是建在了王宫旁边,并且,陵墓上方还建立了享堂。后经考古发现,享堂的地基刚好与陵墓位置相合。有人猜测,这是商王武丁有意而为,由于太过喜爱这位王后,以至于在其死后也想日夜与其相伴。所以,才将其陵墓建在王宫附近。
上图为妇好铜镜
这种说法虽是人们臆测,但也不是毫无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商王武丁对这位王后是真爱!妇好死后,武丁仍不放心,不仅三番五次的向神灵询问妇好的状况,最后,为了妇好在阴间可以更好的生活,甚至为妇好举行了三次冥婚。分别将妇好许配给商朝历代的贤君:太甲、成汤、祖乙。
其实,妇好并非商王武丁唯一的女人。武丁执政59年,有过三个王后,六十多个妃子,但却只有妇好一人让武丁如此上心。对于商王武丁而言,妇好不仅是他的王后,更是他政治生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可以这么说,妇好曾为商朝的“武丁中兴”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
武丁时期是商朝军事最强大的时期,几场著名战役的背后均有妇好的身影。
妇好第一次上战场是在一年夏天,商王最初并没想让妇好带兵打仗。后来通过占卜,准许妇好挂帅出征。妇好不辱使命,平定北方叛乱,大获全胜,由此开启了戎马一生的征战生涯。
上图为妇好墓扳指
根据甲骨记载,妇好带领军队北打土方,南战巴方,西败羌方。(土方、巴方、羌国均是商朝的方国)
土方一战,使得土方再不敢在北方作乱,最终归顺商朝,扩大商朝版图。
巴方一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妇好与武丁二人合力出击,妇好做埋伏,武丁做诱饵。最后,武丁带兵将巴方军队赶入妇好做的埋伏圈,二人通力合作,将巴方全歼。
上图为妇好偶方彝
对战羌方,堪为妇好征战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战。“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讲,妇好带着一万三千人马攻打羌方。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商朝举国上下不过三万士兵,而妇好一战,便手握半国兵力。可见武丁对妇好之信任。
此场战役不仅守护了西北边境的和平,更守护了当时还处于幼小阶段的华夏文明。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
妇好墓出土有两把龙、虎纹青铜大钺,分别有8.5公斤、9公斤重。在古代,小钺是兵器,用于战场厮杀,而像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大钺,其实是一种权利象征。商周时期,大钺就如同战车上由贵族扛起的战旗,象征受天命而征伐。
图为妇好鴞尊
妇好墓还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妇好鸮尊,做工精美,造型呆萌。“鸮”即猫头鹰的古称。在现代文化中,猫头鹰是一种凶鸟,可在商代的文化中,鸮可是“战神”的意思。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甚至认为,《诗经·商颂·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即鸮。
无论青铜大钺还妇好鸮尊,都说明了妇好一方统帅的身份,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女将军。
经济独立、参政议政……妇好身上的女权色彩
妇好虽为王后,但并不依存男人而活。妇好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田产,经济独立,并且是纳税大户,仅妇好墓的随葬品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468件,其中有110件都铸有“妇好”二字。755件玉器,6800多枚产自我国南海的海贝……这些陪葬物都说明了妇好惊人的经济实力。
妇好还按期向商朝纳贡。“妇好示十屯。宾。”“屯”是古代的计量单位,相当于一对儿,意思是妇好向商王纳贡十对牛肩胛骨。还有卜辞记录了妇好进贡甲骨的情况,“好入五十”。一次性进贡五十件甲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其封地,妇好还有一支3000人的军队。当初对战羌方,妇好就是带着她的三千人马和国家的一万士兵出征的。有时,妇好甚至还要负责抓捕的工作。“贞:呼妇好执”,“执”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不仅如此,妇好还是商朝的占卜官,负责商代的占卜和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占卜祭祀,是商代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例如“妇好方尊”。古人“事死如事生”,由此可见妇好生前曾受命频繁的主持过祭祀活动。这也说明了妇好在商朝,其实是有参政议政权的。
总之,男人能干的事,妇好没有一件是不能干的。妇好一生的解密,再现了我国两性关系圆满期的生活风貌。大家相互尊重、平等、自由参政,而在商朝之后,这种文明一去难返。
其实,妇好还给世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妇好是怎么去世的?有人说是难产,有人说是因征战负伤。还有,妇好墓中并未见妇好的尸骨,有专家推测,妇好的尸骨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早已腐化消失,可这种解释又不能被所有人认同。总之,妇好留给世人一个生前传奇死后神秘的形象。
自周朝以来,我国女性便“三从四德”加身,地位一直处于男性之下。但凡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无非权利滔天如慈禧、武则天;才情逼人如李清照、蔡文姬;魔幻神秘的如女娲、王母;巾帼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
妇好集这些特点于一身,且没有丁点负面新闻。台湾学者严一萍曾著《殷商史记》一书,专门为妇好作传,称妇好“外者为王前趋,扫除不庭,内者赞襄王事,昕夕从政”、“诚中国历史上之奇女子也”。
今年是妇好墓被挖掘的第41个年头。41年过去了,可大部分人对妇好的了解也仅是历史课本中的一个名字。论传奇,妇好的一生不比花木兰、穆桂英的故事少;论影响,武则天也难以与之抗衡。
三星堆是一个未解之谜,三星堆文明是4800年到3100年之间的文明,是属于古蜀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三星堆目前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三星堆最出名的莫过于神秘的青铜器,跟中原文化的青铜器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甚至三星堆文明里面,蕴含了三海经里面的一些传说的原型,这个才是最让人震惊的。
三星堆其实分为三期文化,形成了完整的青铜文明连,当然在青铜文明之前和之后,三星堆其实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存在,特别是3100年前,三星堆文化突然断绝消失,没有了任何文化流传下来,在4800年前,三星堆的青铜文明突然出现,先进程度超过了中原的青铜文明,这才是非常厉害的。
其实很多人并不认可三星堆文明,只是光从文明历史来说,我们是四大发明中比较年轻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再古老那也只是过去的事情,已经烟消云散,现在我们虽然年轻,但是我们走的比他们远,远远的把那些曾经古老的文明甩开,他们的文明已经断绝几千年,我们的流传了几千年不断,试问还有谁。
三星堆文明中,青铜器跟中原青铜器的许多方面都相差很大,倒是跟埃及的有一些相似,很多人就质疑说三星堆文明有可能是埃及迁途过来的,不过除了一些青铜像有些类似以外,剩下的基本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三星堆文明到底来自何处,为何突然出现,为何又突然间消失。
而且很多青铜器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只有很少部分跟埃及的类似,有人怀疑了三星堆文明来自西非,而且三星堆文明里面有很多跟山海经神话中有关系,这让很多人觉得三星堆文明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夏,甚至大胆者的猜测是,古埃及是我们的三皇五帝时期,这种猜测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有人认为有可能三星堆不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很多方面都跟中原文明不一样,而且来源神秘莫测,当然中原文明被称为中华文明主体,但是华夏文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民族融合到一起形成的,所以不管三星堆文明怎么来的,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我们中原文明其实也并没有受到三星堆的影响,华夏文明仍然是自己发展起来的,三星堆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它属于我们,而且我们华夏主体文明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越是人类起源的地方,越是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而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从古至今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怪事。哪怕到了现代还有,许多科学解释不能的怪事发生,有是有人把这些组合成了黄河十大怪事,在网络上面成为了黄河的传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