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1972年,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使用激光光束来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从LD的诞生至今,光盘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LD-激光视盘;
②CD-DA激光唱盘;
③CD-ROM。
CD光盘发明者荷兰工程师卢·奥腾斯(Lou Ottens)
1965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在里奇伦德建立。拉塞尔成为该实验室的高级科研人员。从那时起他似乎悟出了自己今后应该潜心研究的方向———如何保存音质。他是古典音乐的痴迷者。像那个时代的许多音乐爱好者一样,他常因老塑料唱片音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坏而感到万分沮丧。为此,他发誓要完善它,他甚至想用仙人掌上的尖刺来代替老式播放针。
一名日本录音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玻璃的CD ,他声称,此CD不会弯曲变形,不仅外形美观,音质比传统的塑料薄膜更好的CD 。
玻璃CD的发明者, 60岁的末Fukui表示,这种光盘使用的手工玻璃,可以保存较长的,当然,价格不是简单-九点八七万日元(6565万元) 。他表示,希望裁谈会自己的孙子,如果他们可以阅读这种格式,然后。他说,
塑料裁谈会不是完全透明的,并存入其信息不能是一个完美的阅读。此外,他们不能弯曲,暴露于阳光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声音失真。
Fukui表示玻璃裁谈会的主要市场是能够识别不同质量的音乐爱好者,首先使用的玻璃为载体的裁谈会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空气对一个G弦” 。
光驱的工作原理:
读取光盘数据的光束是由光驱中的激光头(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它由内至外,在Table-of-Contents区域中定位,发出光波,经过透镜进行聚焦在这些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小坑。当光束在这些凹凸的区域上移动时,反射的光也会随之有强弱变化。当照在凹进时,反射光散射;当照在凸起时,反射光就会强度无改变的发射回来;当光波照射由凹进到凸起的过程时,反射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反射光经过折射镜反射到电极二极管,前两种反射光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就表示二进制数据中的0;后一种反射光的变化就表示二进制数据中的1。然后把这些资料传送到缓存,再一次性传输到系统中。相对于其它多媒体设备,光驱具有较强的独立控制功能。
光盘的工作原理:
光盘与软盘和硬盘一样,光盘也能以二进制数据(由“0”和“1”组成的数据模式)的形式存储文件和音乐信息。要在光盘上存储数据,首先必须借助电脑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然后用激光将数据模式灼刻在扁平的、具有反射能力的盘片上。激光在盘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处代表“0”。
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盘的表面上迅速移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电脑或激光唱机,观察激光经过的每一个点,以确定它是否反射激光,如果它不反射激光(那里有一个小坑),那么电脑就知道它代表一个“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来,电脑就知道这个点是一个“0”,然后,这些成千上万、或者数以百万计的“ l”和“0”又被电脑或激光唱机恢复成音乐、文件或程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