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三宝太监刘大夏,率领由200多艘战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舰队进行远航,这次航次访问了三十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这次远航拉开了大明王朝的“大航海时代”,之后郑和又六下西洋,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在他的第七次远航途中逝世。郑和的七下西洋极大的拓宽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深了中国同中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前后持续了二十八年,留下了海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档案珍贵且繁复,然而却在几十年后的明朝档案库中不翼而飞。从发现档案丢失的那一刻起,直到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档案依然是石沉大海踪迹全无。我们在为这些档案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郑和下西洋留下的海量档案到底去了哪里?
明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朱见深决定组织一支船队,效仿郑和再次下西洋,此时距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为此有必要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当时这批档案放在兵部的档案库之中,接到皇帝旨意的兵部尚书项忠去档案库查找的时候,却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全不翼而飞了,由此也打消了宪宗皇帝下西洋的计划。
郑和销毁郑和下西洋资料档案之说的由来
明万历年间出版了一本《殊域周咨录》,这本书籍记载了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供当时出使的官员参考,这本书就有郑和下西洋的一些记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本书中首次纰漏了郑和下西洋资料档案的去向。
书中记载,时任兵部尚书的项忠在追查郑和下西洋档案的去向时,当时兵部的一个叫刘大夏的郎中站了出来,他承认档案资料是自己故意销毁的,并且陈述了自己销毁档案的理由。书中记载刘大夏是这样说的“三保下西洋,费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刘大夏认为郑和的七下西洋,耗费国家人力物力,还死伤那么军民,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从而故意销毁档案资料。
这本《殊域周咨录》的作者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严从简 ,他的身份更不一般,他是一个职业的外交官,他做事认真严谨,并且书中给出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的理由合情合理,自然被很多人所采信。然而我们通过一些相关的史料来分析,我们发现刘大夏销毁档案之说有些站不住脚,理由有这么三点。
《大明律》严厉惩罚毁档案者
《大明律》的《吏律》当中对官员损毁档案的处罚有明确的规定,“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像起船符验、起马御宝圣旨这些带文字的、带有验证文件性质的物品,官员如果擅自销毁的话就是杀头之罪,更何况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档案了。
刘大夏身为兵部郎中,他肯定知道擅自销毁档案是要杀头的,在这种情况下他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可能性不大。假如真的是刘大夏擅自销毁了档案,以当时的《大明律》来说,即使不死也得脱一层皮,更别说再继续当官了,然而我们都知道刘大夏最后官至兵部尚书,从这一点来看,刘大夏销毁档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严从简对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的记载,有移花接木的嫌疑
在《明史·刘大夏传》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汪直好边功,以安南黎灏 败于老挝,欲乘间取之。言于帝,索永乐间讨安南故牍。 大夏匿弗予,密告尚书余子俊曰:“兵衅一开,西南立 糜烂矣。”子俊悟,事得寝”。这记载的是明成化十五年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安南王黎灏率兵攻打老挝,结果打败了,此时的太监汪直由于好大喜功便向皇帝进言,要求攻打安南。
刘大夏深知如果朝廷此时在安南用兵,必然会导致明朝边境糜烂,为了阻止皇帝向安南用兵,他就把永乐年间攻打安南的相关资料给藏了起来。刘大夏只是将资料藏匿了起来,并没有销毁,事后他又把资料拿了出来,所以并没有触犯《大明律》。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中记载的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行为,和《明史》中记载的刘大夏藏匿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资料的行为,这两者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不难怀疑严从简有移花接木之嫌。
刘大夏的墓志铭中没有相关的记载
我们都知道墓志铭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它记载了逝者生前最为有意义或者危害社会最大的事情,刘大夏死后也有人给他写了墓志铭,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林俊。刘大夏的墓志铭中记载“名逾起中贵人,献取交南策,索故籍,匿其籍”,意思是当时有人提建议要征讨安南,刘大夏就把原来征讨安南的资料给藏起来了。
林俊跟刘大夏是同时代的人,曾官至刑部主事,他对刘大夏一生的总结是可信的。刘大夏的墓志铭中提到了他藏匿永乐年间用兵安南的资料,如果刘大夏真的销毁过郑和下西洋档案的话,他的墓志铭中一定会有记载的,毕竟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比藏匿用兵安南资料更为重大。既然在刘大夏的墓志铭中没有提到他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那么这件事或许压根就不存在。
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尽管是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史的重要资料,但是其中有关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说法确实存在诸多漏洞,可能是他移花接木的笔误。郑和下西洋前后持续了二十八年,积攒了浩瀚如烟的资料,既然不是刘大夏销毁的,那么这些档案资料哪里去了?
郑和下西洋档案去向的一些猜测
万历年间还曾出版了一本书《明宫史》,他的作者是宫中的一个太监叫做刘若愚,他在宫中经历很多事情,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然后将自己亲身所见所闻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形成了《明宫史》。《明宫史》当中就记载了当时宫廷内部对档案管理的一些情况,其中记载“库中现存之书,屋漏浥损,鼠啮虫巢,有蛀如玲珑板者,有尘霉如泥板者,放失亏缺,日甚一日,若以万历初年较,盖以十减六七矣 ”。
这段记载说明了当时宫廷内部档案的管理不善,由于漏雨、霉变等原因,使得大量的档案遭到了损坏,可见宫廷内部档案管理是何等的糟糕。此外刘若愚还记载了宫中有几次大火波及到了档案库,使得一部分档案被烧毁,皇宫内部的档案管理是这样的糟糕,那么兵部的档案库管理会是什么样呢,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呢。
总结
郑和七下西洋向东南亚国家展示出了明王朝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它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原料、技术,加大了明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明王朝对外界的了解。如果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没有遗失,那么后来明朝继续进行远航,它会给明王朝带来想不到的财富和利益,那么发现非洲的或许就是中国人了,世界也将彻底改变。
讲述我所了解的历史,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