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818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太复杂、太多面,如何评价他,也真是挺难为人的。你看,后世史书往往把他形容的要么天使,要么魔鬼,一副精神分裂的样子。
这种判然分歧,我自己的体会,简略总结起来,也不算太费劲:总体上,朱皇帝这人,是官员、读书人讨厌他,因为他农民、没文化、残酷滥杀。鲁迅就极端厌恶他,说他从奴才翻身为主子后,“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厉害”。
而底层百姓中,则世代拥趸颇多,认为他雄才大略, 反贪治贪,为民做主,不失为一代明君。连康熙这位自负的君王,虽说祖上夺了人家的江山,但历史人物中对太祖最尊敬,当初6次南巡,过南京必到明孝陵,也必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南京明孝陵老朱墓前,至今挺立一块大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大字,就是康熙手书。恭敬至此,虽不免有作态,但也一定不缺有感而发的真心。
从基本史实看,老朱确实有他的“罪过”,难为后世史笔宽恕。太多“皇汉”,妄图用“都是前清抹黑”这么一句风淡云轻的话为其开脱洗白,未免太不尊重那一本本皇皇记录。
现在看来,朱元璋的主要问题,在于四项:一,滥杀功臣;二,搞恐怖政治;三,专制独裁;四,对读书人极尽羞辱之能事。可以说,其背景、其为人、其做法,最类似刘邦,但他没有汉高祖的雅量,也更加残酷嗜血六亲不认,说是升级版都轻了。
这一切,想来和他出身息息相关。太祖出身寒贱,寄迹僧流,村落文盲,秉性猜忌,内心极端自卑,总担心被那些嘴碎的知识分子们讥讽,也深恐那帮打天下的勋贵们反过来对他老朱家不利,导致他的权力欲望陷入竭斯底里之状,同时对舆论、对文人、对功臣们则时刻提防,一有风吹草动就先除之后快。
明初的开国官僚们,迎来的实际是恐怖政治,是比前元还可怕的局面。
当初太祖刚起事之日,需要帮手、渴望人才,不能不装作礼贤下士的神气,借作号召,以为标榜。
彼时,他真是甘苦与共,底下扛旗拉车都称是“兄弟”,可待大事已定,便处处吹毛求疵,“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从此文字狱大行,功臣们一一身首异处。在太祖朝,那些赫赫战功的公侯,几乎被一网打尽,能让你自尽好死都是浩荡皇恩,动辄是剥皮萱草、九族灭门。中国历史上,如太祖这么刻薄寡恩且残酷到没多少人性的地方,确实没有几个吧。
因为自卑、乏安全感,他更需要专权独断。所以,他的手法,一方面是极力兴教设学,起用八股四书那一套,进拔宋讷、杨宪一流酷吏,靠禀禄刑责打造出一批批听命唯谨的新知识分子梯队出来,作为他个人的驯仆;另一方面,则是前所未有的严刑立威,官员、文人稍有不慎,都要满族抄斩,死无葬身之地。
这些,是太祖巩固君权之法,也是大狱屡兴、功臣遭殃的起因。只是,他说的也很冠冕堂皇,往往托辞是为民除害,甚至有时还猫哭耗子,辩白是自保自卫而已。后世文人多对太祖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太祖杀人灭绝人性,搞专制也是前所未有。在他这种酷政及影响下,中国社会深陷600年的专制泥泞中,无法自拔,知识分子的那点脊梁也从此被彻底打折了。
可评价朱元璋的矛盾在于,他对官吏是非常残酷,几同暴君,但也有其难得的“德政”:一,为帝还算勤政,不是骄奢淫逸之属;二,打贪从不手软;二,对底层百姓比较宽容,是一心富民。
朱元璋最底层出身,自己就是农民中的赤贫子弟,深知民间疾苦,有极其爱民的一面。他的宫内,吃穿用度都力求节俭,而外面百姓,相对而言是过得比较舒服的。他这个人,对于贪官与文人来讲,真如同恶魔降世,可对于很多底层民众而言,又未必真的那么不堪,甚至多会暗暗期待多几位这样的“明君”吧。
他治国是有方的。在他治下,中国很快从数十年的元乱中喘息过来。比如,他打击贫富分化;比如,太祖时代的物价,是比较低的;比如,我们知道,明初民间食物的丰富程度,在中国古代都算是空前繁荣的;比如,因为志在重农抑商,甚至农民兄弟们的社会地位,都算是比较高的,至少比商人们高。
他确实费尽心思希望让天下百姓过得好些,民初百姓感谢他、歌颂他,绝大多数发自真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