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互联网上的罗宾汉,新闻界的007。他一手创立的神秘网站,揭露了海量的政治以及战争罪行,将美国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政府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全球搜捕十五年,前后耗资数十亿想尽办法将其捉拿归案。而现如今这位毁誉参半的天才黑客,也许真的要被送入恶龙口中了!
近日,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代表英国政府公开宣布,准备将“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引渡到美国受审。至于等待他的,将是美国政府对他提出的17项间谍罪名以及1项不当使用电脑罪名的指控,如果罪名成立,阿桑奇最高可被判处175年监禁。而此事一出,迅速又将这位鬼魅般的传奇人物,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无数国家以及平民纷纷发声,表示一旦阿桑奇被引渡到美国,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其下场必将十分凄惨。甚至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直言:“如若阿桑奇被带到美国在狱中死去,我们就应该拆除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其支持立场肉眼可见。那么问题来了:
阿桑奇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让美国政府如此恨之入骨?
而他又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揭露政府最黑暗的隐私恶行?
最重要的是,现如今落入美国口中的阿桑奇,其结局又将走向何方呢?
年少成名的网络罗宾汉
电影《天下无贼》中,曾经有一句极为经典的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而阿桑奇就是一位敢于单挑全世界的人才。
1971年7月3日,这位奇人出生在了澳大利亚一个并不算美满的家庭中。两年后伴随着家庭破碎父母离异,阿桑奇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每天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准备搬家的路上。这使得年幼的他,早早便养成了洒脱、冒险的性格。
阿桑奇少年时期
同时糟糕的流浪生活却使得阿桑奇的读书,成为了一个极为麻烦的事情。仅在中小学时期他就转学了37次,后来又上过6所大学,但都未能完整地完成学业。而且由于过去的一些经历,阿桑奇的母亲还极为抗拒学校。
在她看来上学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敬畏权力。因此在这样断断续续的转学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使得阿桑奇根本没有办法从正规教育中获得知识。只能通过自己摸索,独自阅读的方式来填补世界观。
而这样的成长经历让阿桑奇拥有了“罗宾汉式的侠客精神”;不信任强权与政府,只坚持自己所信奉的结果正义。这也为他之后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14岁时,电脑和互联网首次闯进了阿桑奇平凡的生活。当时这项新生的技术刚诞生并不算太久,并未普及到大众。而此时阿桑奇,也许是处于青春期的叛逆猎奇也许是真的热爱这项技术。总之年少的他开始疯狂地迷恋于编程、解码。而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的确颇具天赋,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便成为了澳大利亚最著名的黑客之一。
甚至他还与另外两名黑客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跨国颠覆”的组织,黑进了欧美政府的系统网络。如此辉煌的战绩,很快便引来了澳洲警方的指控。虽然凭借着高超的技术,阿桑奇最后成功摆脱了牢狱之灾,只缴纳了为数不多的罚款就草草了事。
但是在长达三年的诉讼、听证、舆论等风暴中,阿桑奇的家庭却不堪重负。不仅婚姻支离破碎,自己的儿子也离他而去,悲痛难捱的阿桑奇竟然一夜白头。而此事的发生,使得他对于政府的权威更加不满。终于2006年10月4日,在阿桑奇的主导下,一个名为“维基解密”的网站悄然在网络上诞生。
维基解密
被解密的黑暗真相
其实说到维基解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会是著名的百科网站,维基百科。但事实上,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之所以以此命名,只是因为在诞生时阿桑奇想蹭一下维基百科的热度,将自己标榜为了解密届的维基百科。
因为当时维基解密提出的宗旨是: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简单来说,就是向大众披露一些他们平时绝不可能接触到的政府丑陋秘闻。而这种观点在那个政府强权极为严重的年代来看,堪称前所未有。但是维基解密与阿桑奇之后的所作所为却证明了,他们并没有愧对这一名字与宗旨。
网站上线两个月后,“维基解密”便公布了第一份重磅文件。内容直指索马里反对派领导人阿维斯的政变意图,以及用来推翻索马里政府与国内富商之间的暗杀方案。紧接着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维基解密又先后曝光了肯尼亚前总统莫伊贪污国家资产、印制假钞、控制大选事件。秘鲁政府高官与国内富商勾结,控制石油产业腐败事件。以及冰岛银行的债务危机和违法交易问题。
这些层出不穷的爆料,一度让相关国家的政治金融格局动荡不安。而幕后的始作俑者阿桑奇,也成功夺得了全球的目光。一度被新闻界冠上了黑客自由斗士、网络战地记者的桂冠。不过这样的成就与赞誉并没有让阿桑奇得到满足。
因为当时这些所谓的机密文件涉及到的国家,基本只是非洲、南美、北欧等地区的一些小国。它们的强权背后虽然存在黑暗,但是相比于那些真正的霸权国家而言,其黑暗与残忍程度仍旧不值一提。
只不过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阿桑奇一直不敢将那些更黑暗的资料公布出去。但是,创办“维基解密”目的不就是解密、揭秘、泄密吗?于是在犹豫了很久之后,阿桑奇终于开始向所谓的世界霸主开炮了!
2007年,维基解密先是公开曝光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其内容详细揭露了该监狱审判关押俘虏的残忍细节。短时间内便引起了全球热议,将美国送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到了2010年4月,维基解密在官网上又发布了一条标题为“附带谋杀”的视频。而视频的内容,清晰记录了伊拉克战争期间,驻伊美军是如何驾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屠杀平民的全过程。然而这还没完,仅仅过了三个月后,维基解密又通过德国《明镜》和美国《纽约时报》,公布了9.2万份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档,揭发了上百起北约部队滥杀、误杀平民事件。
与此同时,维基解密还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反恐,伊拉克战争日志等文件都一股脑地发到了网上。如此有冲击力的行为,也成功让美国恼羞成怒,开始盯上维基解密背后的创始人阿桑奇。
惨烈的全球流浪逃亡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维基解密在性质上只是一个公开的互联网平台,并不具备任何保密义务。只要美国政府没有证据直接证明,他存在窃取美国秘密文件的黑客行为。那么阿桑奇以及维基解密就只是一个间接的传播者,根本不存在触犯法律的情况。于是没有办法的美国政府,只能委托澳大利亚对阿桑奇展开严密的监控。
但这种全方面监视行为,对于厌恶政府强权的阿桑奇来说自然是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已至中年的阿桑奇无奈之下,只能被迫背起自己的公文包与笔记本电脑,开始奔波于世界各地流浪。可这却给了对阿桑奇恨之入骨的美国政府可乘之机。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故意设计,当阿桑奇来到瑞典的时候,一份针对他的指控从天而降。瑞典检方表示阿桑奇在瑞典逗留期间,涉嫌性侵两名女性。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疑点重重的强奸案,却迅速发酵起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惊动了国际刑警,甚至还让阿桑奇背上了红色通缉令!
为了自证清白,阿桑奇主动向警方自首。并筹集了高达24万英镑的资金,换取了保释申诉的机会!然而即使如此,阿桑奇想要重获自由仍旧是天方夜谭,于是一场自救之路开始了!
2012年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之下,阿桑奇只能开始寻求政治庇护。可面对强权,敢于为其遮风挡雨的国家并不多。终于在多方周旋之下,南美小国厄瓜多尔的驻英大使馆接纳了他。然而所谓的接纳,能做的也只不过是给他一个栖息之地而已。
由于大使馆的面积有限,阿桑奇只能长期蜷缩在一个由厕所改装的小屋之中,全部面积不过18平米。由于大使馆外英国警方的虎视眈眈,阿桑奇也根本没有外出的机会,甚至连记者会采访都只能隔着一扇小小的落地窗进行。
长期处于阴暗环境、与世隔绝的日子甚至还导致阿桑奇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等生理疾病。就这样当初风度翩翩的阿桑奇逐渐颓废成一个大腹便便的“圣诞老人”。然而被圈养生活虽然摧残了他的容颜与身体,但并没有磨灭掉他骨子里对自由以及揭秘的向往。
阿桑奇的住所
自由火种勇斗霸权伪善
于是2013年,在美国棱镜门事件发生后,维基解密不仅率先在网络上发布了多个加密文档对该事件内幕进行揭露。之后更是多次凭借自己遍布全球的人员网络,帮助另一位网络斗士斯诺登逃往俄罗斯寻求政治庇护。
随后到了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维基解密更是一口气公开了19000多封绝密邮件 。将当时民主党操控舆论、伪造黑料、打击政敌、暗杀记者甚至勾结恐怖分子的事情全抖落了出来。最终导致当时的民主党领袖、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人设瞬间崩塌。间接让懂王川普成功摘了桃子,如愿以偿就任美国总统。
但是这样的助攻却并没有让懂王念好,上台之后仍旧是不遗余力的追捕他。终于在禁足七年后,伴随着厄尔多瓜政坛的轮换以及西方各国的压力,阿桑奇头顶的最后一把雨伞也被暴风雨摧毁。2019年4月,英国警方将阿桑奇拖出了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押解上了警车。同年5月被判处50周监禁,关押到了伦敦贝尔马什监狱。紧接着美国政府便向英国提出了引渡申请!
不过幸运的是,此时阿桑奇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他在全球有了海量拥护者。巴基斯坦民众主动走上街头、用焚烧英美国旗的方式表示支持;墨西哥民众为他印刷海报、打造牌匾用以致敬;故乡澳大利亚更是有数万人堵住政府大楼,请愿政府解救同胞。甚至被经济封锁的维基解密网站,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大笔募捐汇款。
于是在这种全球一致的舆论风向下,英美两国就引渡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阿桑奇也继续在英国的监狱里苟活了三年!然而今年,伴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被彻底拉上美国战车的英国在压力之下最终也选择了妥协,同意了美国对于阿桑奇的引渡申请。届时这位在美国眼皮底下,辗转逃亡了15年的黑客天才,也终于要落到美国的手中!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阿桑奇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它其实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位美国公民,也从没有盗取以及破坏美国的任何财产。他所做的,只是将美国曾经做过的事情放在了阳光之下。然而就是这样,阿桑奇便成为了它们口中的通缉犯,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恐怖分子。
这样一位一生都在追求言论自由,追求正义的网络斗士,最终却被世界上最标榜自由正义的国家所讨伐,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剥夺生命。只是因为说了实话,就成为了民主的公敌、人权的叛徒。也许这样魔幻却又合理的一幕,才是阿桑奇一生所揭露的最大秘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