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的新书追溯了现已具有60年历史的多国际理论,本文作者罗伯特·P·克里斯(Robert P。 Crease)对此深表赞赏。
《深藏之物:量子国际和时空的出现》
肖恩·卡罗尔
在本书的开头,肖恩·卡罗尔引用了伊索寓言中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很想吃到从藤蔓上垂下的一串葡萄。即便发现自己够不到,这只狐狸还是回绝供认失利,而且宣称那些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然后就离开了。在卡罗尔看来,这个寓言也归纳了物理学家怎么对待量子力学的那些乖僻预言。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多国际理论(many-worlds theory)以为,平行国际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分叉。卡罗尔觉得应该恰到好处。他以为,依照多国际理论(many-worlds theory),狐狸能吃到葡萄。这一理论由美国物理学家休·埃弗里特(Hugh Everett)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在这个理论中,咱们所在的国际仅仅众多平行国际中的一个,这些平行国际每一纳秒(nanosecond)都在分支散开,相互之间不会穿插也不会沟通。(多国际理论不同于多元国际(multiverse)的概念,多元国际的观念是在时空的不同区域存在许多自成一体的国际。)
六十年过去了,这一理论依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离奇但又彻底合乎逻辑的设想之一,它直接源自量子力学的根本原理,并没有引进其他无关的元素。它现已成为了流行文化的精神食粮,尽管许多以多国际理论为灵感的电影和电视剧到头来还是在耍弄平行国际之间相互接触的桥段,这实际上是对多国际理论的一种藐视,比方2011年上映的电影《另一个地球》(Another Earth)。
在本书中,卡罗尔有力地解说了多国际理论,评论了其在后埃弗里特时代的演化,以及为什么咱们所在的国际是现在这个姿态。卡罗尔称埃弗里特的这个概念是“咱们调查实际的最佳视角”,很大程度上由于其纯粹的逻辑性。
难以捉摸的量子波
量子力学是现代亚原子尺度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它成功地经受了近一个世纪的考验,这其中包括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证实量子纠缠的实验,量子纠缠也即某些量子现象的长距离作用。
在量子力学中,世界由两种基本成分组合而成。其一是波函数,也即一种平滑的、可以完全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它代表了关于粒子位置和特征的无数种可能性,可以用来描述粒子的信息。其二是波函数的塌缩,也即实现一种可能性并消除所有其他可能性。人们关于波函数塌缩是如何发生的有不同意见——可能是由观察波函数所造成的,或者是波函数遇到经典世界的某些部分引起的。
许多物理学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上述物理学图景。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由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创立的名为“哥本哈根解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概念,一直被物理学家们沿用至今。但哥本哈根解释依然有一些难以全盘接受的因素,比如波函数是不可观测的,预测是基于概率的,以及是什么导致了波函数塌缩。
休·埃弗里特(右二)创立了多世界理论。(图上从左至右分别为:查尔斯·米斯纳(Charles Misner)、黑尔·特罗特(Hale Trotter)、尼尔斯·玻尔和大卫·哈里森(David Harrison))我们从塌缩的波函数当中能得到些什么呢?量子力学的方程式确实管用,但是波函数到底是啥是大家争论如何解释量子力学的关键。卡罗尔概述了哥本哈根解释的几种替代方案,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种选择是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大卫·玻姆(David Bohm)等人提出的“隐变量”(hidden variables)方法,在这个方法的描述中,波函数只是一个临时变通之道,物理学家最终会找到新的工具取代它。克里斯托弗·福彻斯(Christopher Fuchs)提出了另一种方法,被他称为“量子贝叶斯理论”(QBism,quantum Bayesianism),他认为波函数的本质是主观的。因此,它仅仅指导我们去相信测量结果,而不是亚原子世界本身的真实特征。海森堡晚年的时候提出我们必须改变“现实”概念本身。借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效能”(potency)概念(比如,给予正确的条件后,橡果就有成为橡树的潜力 ),他认为波函数只代表了“中间”水平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