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禁忌,你还知道哪些?“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老祖宗想告诉我们什么?
所谓“七月半”,指的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俗称。“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的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三元节”之一。据《岁时杂记》载,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在民间传说中,“七月半”为鬼节。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鬼节不止一个,而是四个,分别为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四大鬼节”。传说鬼节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相比较而言,“七月半”为四大鬼节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即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都是鬼魂还阳之期。而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外出,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所以,民间才有“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的忠告。
除些之外,古人过“七月半”时,还有许多禁忌,在今天看来,虽然迷信成份据多,但是,其中也蕴含了迷信之外的文化内涵。在此,小编就帮你翻捡一下古人留下的与“七月半”相关的旧俗禁忌——
“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禁忌
其实,这样的禁忌各地并不尽相同,地域不同,时间有异,禁忌也不区别。你们记忆中的中元节(七月半)有何禁忌呢?可分享一下的。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魂的传说毕竟是迷信,所以,人们大可不必过于注重这些繁文缛节。当然如果你做过亏心事,还是多留意一下的好。
中元节(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所以,有人才说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因此,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中元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这一信仰中的人文精神应该继续得到保护和科学引导,以便让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