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与李白家族世代交好的范传正在给李白迁坟时写了一篇《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碑文,对李白的身世作了简单交代:“李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白这一支避难碎叶城,隐姓埋名。神龙初年(公元705年),举家回迁四川江油,以侨居身份暂住(因侨为郡人)。父亲名叫李客,为了逃避债务(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李唐籍贯为陇西狄道,而非陇西成纪。“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就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李暠孙子名叫李重耳,李重耳有个胡人名字为李初古拔。李暠八世孙为李渊,九世孙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就是说,论辈分李白与李世民是同族同辈的兄弟。
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田猎,常与博徒游,故时人称为任侠”。李世民“虬髯,壮冠,人号须圣。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李元吉“喜鹰狗,常曰,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善用槊,力敌十夫。”
鉴于李白这些同辈兄弟的作为,我们就不难理解李白“少任侠”(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魏颢《李翰林集序》);“少以侠自任”(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喜纵横,击剑为任侠”(《唐才子传·李白》)的任侠作为了。而且他放荡不羁的处事作风和不拘小节的风流使气更像李建成,因此也有人考证他是李建成后裔。而李氏家族之所以有这些豪放勇武的气质,皆因他们出身六镇,有鲜卑胡人血统,“他们身上所流的,多是鲜卑胡种的血液。”(张大春语)
当然,血统和出身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关系很大。决定一个人日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
李白从小在碎叶城长大。碎叶地处边陲,民风粗犷,鱼龙混杂,还是大唐王朝的罪犯流放地(相当于满清的宁古塔、沙俄的西伯利亚),又与突厥人几经争夺,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当奉行丛林原则,知道唯有拳头硬、手段狠,像狼一样撕咬才能活下去。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的概念深深烙印在小李白脑海里。迁回四川江油后,江油也是民风彪悍,人人好勇斗狠,小李白三观因此成型。有心理学家说,每个人性格的形成,其实在七岁之前就已定性了。之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都是对这种性格的再认识和再巩固。
李白父亲迁回江油后,当地人对这个连汉语都说不熟练的胡商很陌生,于是直呼他为“客胡”。李白父亲于是“指天枝为姓”,恢复了自己的李姓,但是名字已不可考。李客只是别人对他的称呼,他并不叫这个名。这个称呼就如现在的“张总”“李董”之类。
李客生意做的很大,是江油数一数二的富豪。唐时西域来华经商的胡人相当多,唐人称之为“胡商”、“商胡”、“贾胡”或“蕃客”。有唐一代,政府对胡商来华经商基本持认可态度。唐政府也尽力为胡商提供方便,保护其正常贸易活动,还通过降低关税等措施吸引胡商来华投资,并在各商业发达城市设立专门的胡人商业区。
唐时胡人特别善于经商,累累积有巨资,“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这些来华胡商经过不懈奋斗,往往富甲天下,“资产亿万计”。因此时人甚至流传一句戏谑之词“笑胡人缺钱”,以示该人说话多么幼稚可笑,不经推敲,跟咱们现在说的“笑海龙王缺宝,笑太行山缺石头”一样。胡商来华主要经营胡马、香料、药村、珠宝、胡食等物资,并把丝绸、瓷器等中华物资远销异域。
李白五岁时跟随老爸回到四川江油。四川古称巴蜀,杜佑在《通典》中写道:“巴蜀这个地方的人很少愁烦苦闷,大多数人都放荡恣睢,安逸享乐。很少饥荒年景,重重高山遮阻了他们对外进取的雄心。朝廷的政令在这里的震慑效果也相当有限,跋扈之徒蜂拥而起。因此这个地方特别排外,除非你特别有实力,或者有亲朋故旧照顾,否则千万不要来这里定居”。(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轻易淫佚。蜀地土地肥沃,无凶岁,山重复,四塞险固,王政微缺,跋扈先起。故一方之寄,非亲贤勿居。)
当然了,李客来到江油定居,肯定是不会被欺负的。一来他很有钱,二来他还有靠。这个靠就是当时在大唐王朝非常有影响力的摩尼教,也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明教前身。摩尼教刚入中国时不显,后来因其教义宣传“明尊降世”“弥勒佛转世”,一下对了武则天胃口。武则天为了篡夺大唐江山,自称“弥勒佛转世”,还让亲信薛怀义翻译了摩尼教经典著作《大云光明经》。在薛怀义的运作下,摩尼教光明使者亲自从波斯来到中土,入宫向武则天宣讲摩尼教教义,还在与佛教道教的大辩论中占了上风。武则天大喜,下令全国各地广建大云光明寺,宣讲《大云光明经》。因此摩尼教的势力当时在大唐非常强,大家看过去年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吧,里面的摩尼教是连贺知章这样的朝廷大佬都惹不起的存在。
摩尼教传自西域,李客就是摩尼教徒。
李白长到十二岁,他的人生路有三条,经商,做官,当游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