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修行,而《西纪行》是一本修行指南。在《西纪行》中,唐僧率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持戒律、习禅定、悟般若”,实现了修行,达到西天求取真经。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戒定慧”三者是修行之人必需具备的,缺一弗成——戒重在修身,定重在禅定,慧重在断惑。“戒“,重在修身
“戒”指戒律,是释教三藏教典和“戒定慧”三学之首。“戒”是防非止恶,去罪行善,对小我行为要乞降约束,不入侵他人。
《西纪行》中,猪八戒代表了“戒”。八戒食欲、色欲未泯,小说中第八回讲述了猪八戒的宿世,他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其“带酒辱弄嫦娥”,被玉帝贬至世间。他的宿世就未能解脱邪淫的束缚,甚至是以丧命。当代又投了猪胎,还好吃懒做。唐僧给其取名“八戒”,是进展他能遵守戒律,做一个好僧人。因为悟能的贪吃、懒做、好色、嗜睡等的坏偏差,菩萨和唐僧才进展他可以持戒律,才能顺利达到西天。
然而,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免也有招架不住诱惑的时候。八戒经不住美色,做魔鬼强占了高老的女儿高翠兰,硬做了倒插门女婿,当了僧人还时刻不忘翠兰。在第二十三回中,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化作妇人和三个女儿对师徒四人的向佛之心加以考验,只有八戒“无禅更有凡”,没有招架住美色的诱惑,做了一夜“绷巴吊拷女婿”。在女儿国那一章回中,女王设宴招待师徒四人,只见猪八戒尽“一骨辣魔了个罄尽”,全无收敛尽显其贪吃之貌。
在修行的旅途中遵守戒律是最根基的前提,八戒一路上都在经受着戒律的修持,却又顽心、色情未泯,对性和口腹之欲缺乏发自心里的约束,这也是八戒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的原因之一。释教中讲:“以戒生定,以定生慧。”首先行为应该合乎规范,这是具足戒;以此心很轻易静下来,这是具足定;之后,聪明就很轻易显发。相反,若是最初不具足戒律,那么今后的禅定和聪明也就难以获得。“定”,定重在禅定
“定”为“禅定”。禅定即要求修行者静虑息念,消弭邪念,使心里平宁专注,解脱狼藉沉浮,以达到平宁安详的精神境界,强调由人心里静修,憬悟心源。一小我有了禅定,就不会被世间的生死、讥、毁、誉等所摇动,喜怒不形于色,吃力乐不萦于怀,泰然处之。
《西纪行》中,沙僧给人以静默寡言、好让不争的印象。沙僧宿世为卷帘上将,因在蟠桃会上,不小心失手打坏了玻璃盏,而被玉帝贬下世间。沙悟净因为本身干事没有集中注重力,一时失手犯下了错误,这在释教中叫贫乏“定心”。所谓心里不为妄念所惑,是名为“禅”,外不为境界所染,是名为“定”。观音菩萨给沙僧人起法名“悟净”,“净”即清净,就有“禅定”的意思。
禅定可使人集聚力量,一小我的身体和心里有了力量,才有能力承担生命的重担,才能战胜人生中的各种懊恼、魔难与不幸。当团队碰到险境时,沙僧往往捍卫在唐僧身边,关照行李物资,且若他介入斗争之中。第四十回中唐僧被红孩儿掳走后,团队中有了分伙的声音,此时,沙僧对峙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他的心里有着壮大的取经的力量,老是抱定一颗虔敬的心去西天取经,使得他不被外界摇动。“慧”,重在断惑
慧,译为“般若”,三学中的聪明即指经由修行所达到的明辨真理,憬悟解脱的能力。
《西纪行》中,孙悟空代表了“慧”。孙悟空神通恢弘,会七十二般转变,能用他的慧眼和慧根看穿妖魔的障眼法和正本面容,让唐僧了悟菩提祖师的暗示。如在第三十二回中,面临唐僧的忧虑,孙悟空用乌巢禅师《心经》中的“心无挂碍,方无可骇,远离倒置妄想”让唐僧不要忧虑。在第九十三回中“《般若心经》师傅只是念得,不曾求解得。”是孙悟空对唐僧说的,惹来了八戒和沙僧的冷笑,却不知“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可见其聪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