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规划的确很有气势,若是按照魏延的规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恰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方针。然则诸葛亮又是如何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如许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华夏无大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弗成用。’”
如今我就具体剖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讲“此非万全之计”。
若是魏延的规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需同时知足下列5个前提:(注重是必需同时知足!)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需用10天的功夫。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倏忽到来时必需要弃城逃跑。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需留下多量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第四:魏军的支援军队必需要在20天后才达到长安。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需在20天内赶到长安,支援魏延。
这五个必需的前提,每一个都有不克实现的或者!注重是每一个!!!
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包管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达到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双方高山僵持,中央水流湍急,端赖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若是中央有坏道。就必需停下来修复后,才能持续通行。若是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达到长安的时间,若是不克在10天内达到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或者会获得谍报而有所预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结果。并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隔离。‘
(见《三国志。魏书。曹真传》);“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兵士悉作。”(见《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轻易的。
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脱”呢?若是他不是弃城逃脱,而是据城而守,守候救兵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脱,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其时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蜀军斩杀曹军上将夏侯渊,曹军大乱。其时郭淮正任夏侯渊军司马,他见主帅阵亡,便自告奋勇,收集魏军败兵,选举张合为军主,委快把军心给不乱了下来。还有在第二天,蜀魏两军在汉水僵持时,蜀军欲渡汉水攻击,曹军诸将都主张敌众我寡,应该以汉水为阵抗拒蜀军。但郭淮却说:‘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而陈,引而致之,半济尔后击,备可破也。’后来蜀军果真猜忌未渡河。见《三国志。魏书。郭淮传》)现在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一路镇守长安,他能放下长安重地而和夏侯楙一路逃脱吗?
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包管曹军就必然留下多量粮草辎重给蜀军呢?若是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爽性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再说第四点。谁又能包管关东救兵必然会在20天后才达到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量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究竟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并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自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日夜急驰。
再说第五点。“蜀道难,难于上苍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包管就必然能赶在曹魏救兵到来之前达到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背,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失据的逆境。
由此可见,魏延所提出的设想的确是“非万全之计”。要知道荆州军覆灭,彝陵战败后,诸葛亮吃力心经营了五、六年,才有现在的北伐大军。何况这又是第一次北伐,成败的意义非统一般。是以诸葛的郑重是完全合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