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那个混乱的中国,在如今吉林省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包,名叫张鼓峰。七月的一天,日本和苏联在这个地方发生了著名的张鼓峰事件。这场战争让中国丢失了出海权。张鼓峰事件是怎么回事呢?另外,在这次日苏张鼓峰事件中,日军凭借着拼刺刀,杀死苏军无数,而日军的伤亡却很少。为什么日军在拼刺刀方面会比苏军厉害这么多呢?而这次战役给对中国国界线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事件介绍1、张鼓峰事件简介
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伪满军也卷入了这场冲突。
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
2、张鼓峰事件结果
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
张鼓峰事件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
张鼓峰战争背景介绍1、领土争议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今位于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长池(俄罗斯称哈桑湖)和波谢特平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2公里处的中国境内,海拔77.1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1.2公里。峰东南3.5公里处有土字碑。
张鼓峰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在与清政府1858年签署《瑗珲条约》时,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条约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
事实上,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另外,1909年由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境线也是通过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1:84000的地图,边境线也与1909年地图标注的边境线相同。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珲春界约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伪满洲国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主要根据如下:
1、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
2、按照1909年游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界线通过位于张鼓峰东侧的长池(哈桑湖)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
3、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地图,缩尺八万四千分之一,边境线和上述“2”中的边境线相同。
4、再有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量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上述”1“中的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苏方却不提由俄国参谋部绘制的地图,而主张按珲春界约规定的边境线通过哈桑湖西侧,并认为高地(张鼓峰)属于苏联领土。
2、战争准备情况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36号界标附近国境线一带,伪满军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伪康德元年(1934年)成立了国境监视部队,担任国防警备。该部全是招募的朝鲜青年,未受过军事训练,军纪涣散,滋扰百姓,不久被解散。又由吉林第二军管区指派、由延吉步兵第八团、汪清县步兵第九团和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各抽出一个加强连(附重机枪和迫击炮)编成国境警备部队,直接归延吉地区司令部指挥,担任吉林省东部国境警备任务。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第二营(新兵营)抽出的一个加强连(编成四个班),调到珲春县的九沙坪担任国防警备,范围由五家子山起,经36号国境界标、莲花泡山、沙草峰,到最南端张鼓峰一带的国境线。兵力和人员编制为:连长风间荣二(日系),连副小川一江中尉(日系),第一排排长尚国良中尉,第二排排长刘春华少尉,第三排排长王斌岐少尉,机枪排长秋原胜三郎少尉(日系)。连的兵力部署是:五家子山(含哨所)由第一排担任警备;莲花泡山(含哨所)由第二排担任警备,第三排和机枪排驻九沙坪为预备队。各排每半月调换防务一次。每天由驻九沙坪的部队派出骑兵,沿国境线我方一例巡视。巡逻路线:由九沙坪出发,经莲花泡、三道泡、四道泡、五家子屯后,再返回九沙坪。
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