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初唐四杰是谁的读者,下面奇闻818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初唐四杰的名号,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是唐朝初期的四位很有名的文人,只不过将他们并称初唐四杰,最主要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诗歌,而是骈文和赋。然而他们虽然说文学造诣很高,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但是他们四个人的最终的结局却都很不好,这是为什么?他们分别都是什么结局,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公元618年,唐朝开国。
一年后,619年,骆宾王出生。又十余年后,卢照邻出生。又十多年后,650年左右,王勃和杨炯同年出生。
此四人,是初唐诗坛最亮的四颗星。但他们的命运,却比没有星光的夜,还要黯淡。
闻一多说,“初唐四杰”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
到693年左右,当四人中的杨炯最后一个离世的时候,唐朝的国运一直处于上升期,治世、盛世呼声不断。
可是,帝国的狂飙,并未开启个人的幸运之门。
那些天纵之才,一个个活成了天妒英才。
1.初唐四杰中,命途多舛是标配,但仔细一想,卢照邻的人生绝对是最悲苦的。
卢照邻出身范阳卢氏,常为自己是“衣冕之族”而感到自豪,但就像出身弘农杨氏的杨炯一样,他们只是豪门望族里,被遗忘和冷落的支系。
出身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家风熏陶,却不能给予他们更多东西。
卢照邻是凭才华当上了邓王府的典签(掌管文书)一职。邓王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曾在王府中公开说,西汉梁孝王有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才子做幕僚,而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
但纵有邓王的欣赏,满腹才学的卢照邻仍然不满于现状。他有一股建功立业的冲劲,却始终找不到安放的位置。
他眼中的帝都长安,尽是王侯贵戚的骄奢淫逸和权力倾轧。在传世名作《长安古意》中,他对长安的名利场进行了渲染铺陈,末了,他写道: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一切庸俗的任情纵欲,毫无底线的倚仗权势,终究会在时间的碾压下烟消云散,声名俱灭。只有汉代大文豪扬雄的故居,还有终南山的桂花,虽然寂寥,备受冷落,但它们留了下来。
瞬息与永恒的命题,在他这里有了答案。
离开邓王府后,卢照邻命运急转直下。不久,因“横事被拘”,飞来横祸,下狱。幸有友人救助,才得以出狱。
随后,被贬到益州新都(四川成都附近),担任县尉(类似于公安局长)。虽然内心无比郁闷,卢照邻仍旧坚守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天真本性”“浩然之气”。
蜀中老人见卢照邻腹有诗书气自华,问他为什么“不怀诗书以邀名”?卢照邻回答说:“岂恶荣而好辱哉?盖不失其天真也……虽吾道之穷矣,夫何妨乎浩然?”
在写给益州官员的诗中,卢照邻把自己比作北方来的一只鸟,但这只鸟特立独行,从不同流合污,从不苟同世俗: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但是,命运之箭,从未放过这只独立的鸟,这个内心坚定的落魄诗人。
在益州后期,卢照邻患上“风疾”,一种能把人折磨至死的疾病。
从卢照邻自己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他患病后的身体状况:身体枯瘦,五官变形,掉发,咳嗽,四肢麻痹,肌肉萎缩,一手残废,走路浑身哆嗦,长年卧床导致局部肌肉腐烂,奇痛无比……
人生的最后十年,卢照邻拖着这样的病体残躯度过。
他原本有强烈的求生欲,曾五次更换地方,求医问药。还曾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后者为他调理疾病,讲解为人之道。然而,就在他为治病四处奔走之时,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卢照邻悲痛万分,连吃下的药物都呕吐了出来。
父亲去世后,卢照邻的整个家庭几乎陷入破产境地。为了购药治病,这个孤高的才子,不得不向洛阳名士乞求资助。而有限的资助,竟惹来了交朋结党的争议,卢照邻悲愤欲绝,却不得不辩解,说自己抱病多年,不干时事,形同废人,怎么会参与朋党之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