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普通寻常的物品了,不管是母鸡孵小鸡还是吃鸡蛋,鸡蛋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鸡蛋里还有很多营养成分。然而最近却有一个500年前的鸡蛋出土了,时隔500年的鸡蛋,恐怕就没几个人见过了吧?500年前的鸡蛋长什么样子,到现在这,多年了,外型有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鸡蛋里面还有没有蛋清蛋黄,还能吃吗?
1.500年前鸡蛋出土日前,四川省广安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展开考古挖掘时,发现“穿越”500年的鸡蛋和稻谷。
据广安市博物馆馆长唐云梅介绍,这两样文物是广安市开展全民水库规范化建设及西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在协兴园区葫芦岛西侧的两座明代古墓中发现的。
从墓地出土的墓志铭可知,墓葬为明代广安人杨铭(1435—1501)及妻郑氏、范氏等人之墓。墓地共出土各类文物17件,有釉陶谷仓罐、瓷碗、青铜簪、铜镜、墓志铭等。最为特别的是M1二号后龛放置的谷仓罐,罐内尚存的稻谷中包裹着外形完好的鸡蛋,鸡蛋数量暂不详。
据介绍,目前我国考古出土了鸡蛋并见诸报端的案例仅两起,一是贵州习水黄金湾遗址发现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被泥土包裹的鸡蛋壳,二是江苏溧阳上兴镇土坑墓发现的2500年前春秋时期一罐已钙化的鸡蛋壳。国内考古出土鸡蛋的案例极少,四川更是首次出现。
“鸡蛋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得益于墓主之子对墓室的精心营建。”唐云梅说,石室墓做工精细,墓室封闭性好。所有的木棺内底铺满2—5厘米的石灰层,并枕以石灰枕,防潮防腐性好。装有稻谷和鸡蛋的谷仓罐有罐盖保护,免受淤泥的侵蚀,“营造出了一个恒温恒湿的密闭空间,陪葬的稻谷及鸡蛋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鉴于考古出土鸡蛋案例较少,此次广安明墓出土保存完好的鸡蛋,将为研究西南地区家禽的演变源流、喂养方式、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唐云梅介绍,下一步将采用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对出土的鸡蛋进行无损分析,弄清鸡蛋的实际数量及保存状况,以便采取更科学合理的保存手段。
当时是1974年,江苏句容县的一支生产队在果园里劳动的时候,发现了一批巨大的古墓群,连忙通知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在赶到后,经过侦查与研究,查阅了众多资料后得知,这批古墓群是西周时期的墓群。
当然这不是皇亲国戚的墓群,从墓群的建筑面积,以及所用材料,还有陪葬物来看,这应该是西周时期一位平民百姓的墓群,在这里面连一件像样的铜首饰都没有。
不过正因为是老百姓的墓群,所以陪葬物都十分普通,其中有一个陶罐,它的样子十分精美,上面的花纹也很独特,一看就知道做工特别精细,最让人惊讶的便是这陶罐之中所装的物品。
竟是西周时期的鸡蛋,这些鸡蛋的样子与我们现在所吃的鸡蛋并无两样,但是这些鸡蛋全部已经石化,估计是因为长时间的储存导致鸡蛋内部的钙流失,所以才会变成这样。
这些鸡蛋的直径在3.1厘米至4.2厘米之间,这是我国发现的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它的历史有将近2800多年,这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而这些鸡蛋之所以没有在墓中腐烂反而石化是因为,当时鸡蛋作为陪葬物放入墓中后,工匠便将墓封死,因此没有了空气和水源造成了墓里变成一个绝对密闭且空气不流通的空间,所以鸡蛋才会石化,并保留到了今天。
为了保证这些文物的完整性,考古学家并没有将这些鸡蛋取出来,而是将装着鸡蛋的陶罐送到了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供人参观,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去观看。
别名异称
鸡子(《汉书》),鸡卵(《山海经》),滚头、剥之、甩果、黄菜(饮食行业),咯咯(西南)。
奇风异俗
在国外,有许多关于吃鸡蛋的奇风异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