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创造了哪些辉煌事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奇闻818小编告诉你。
公元183年,当22岁的热血青年刘备正与“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和张飞“于乡里合徒众”,准备在乱世大干一场时,陆逊方呱呱坠地;刘备出任徐州牧后,率关张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为中兴汉室浴血拼杀时,12岁的陆逊稚嫩的双肩上,也被压上一副沉甸甸的重担——出任“世江东大族”陆氏家族族长。
这两条看似并行不悖的平行线,却被冥冥之中注定相交:25年后,文弱书生陆逊在陆口低调登场,成为埋葬刘关张的推手和蜀汉政权的掘墓人。
一、应召出山
《新唐书》“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陆逊与周瑜比肩并列。陈寿因“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反被“春秋方壮,威名未著”的陆逊“摧而克之”而“奇逊之谋略。”陆逊谋略奇在以羽扇纶巾的书生形象出现在军事舞台上,将“示弱”战术运用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地步。
陆逊童稚之龄即为家族执掌门户,为了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处理繁杂的大小事务,为了陆姓大族旗帜不倒猎猎飞舞,可想而知,陆逊将如何顾全大局、殚精竭虑!少年老成的他“博览书传,好乐人伦”,逐渐成长为谦和儒雅、风度翩翩的青年儒生。治理陆氏家族练就出的文韬武略,渴盼着到更大的舞台上施展,以实现济世安邦的雄心壮志。
(旧版陆逊)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孙权执政后,“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年方21岁的陆逊应召出山,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他牛刀小试,在亢旱连年的海昌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深受百姓爱戴。凭借在海昌深厚的“百姓蒙赖”基础,他成功劝募当地因逃避赋役或躲避战乱逃亡山野的农户回家安心屯田,并从中招募部曲,拉起了一支私人武装。陆逊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训练这支农民队伍,做好了亮剑的准备。
陆逊亮相东吴军事舞台,并非一战功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踏踏实实地将仗打得一个比一个大,一仗比一仗好,最终三战成名。
(新版陆逊)
二、三战成名
陆逊初露锋芒的第一仗,是率部一鼓荡平横行会稽多年的山贼大帅潘临。文弱书生初战告捷,令人刮目相看。但毕竟山贼活动范围狭窄,流寇人数不多,所以陆逊此战,权当练兵,影响有限。
再接再厉的第二仗,是率部曲2000余人配合奋武将军贺齐讨伐日渐猖獗的鄱阳贼帅尤突。这场战斗战果辉煌,“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陆逊凭战功“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开始在军界崭露头角。孙权慧眼独具,认定陆逊文武双全、才华超众,便将侄女许配他,并任命为右部督。
奠定声名的第三仗,是独力平定山越暴乱。当时,东吴山贼费栈被曹魏策反,在丹阳一带山区“扇动山越,为作内应”,严重威胁着东吴政权。陆逊奉命讨伐,在“栈支党多而往兵少”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巧妙设局,用心理战将疑兵计发挥到极致:广插旌旗牙幢显示部队番号、四处分布战鼓号角、派出精锐小分队趁夜潜入山谷四处出击、吹号击鼓造成干军万马之势,趁敌军惊慌失措之时全军出击,大获全胜。平定暴乱后,陆逊将山越居民迁徙到三郡平原地区,种田纳赋,“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此举一箭双雕,既消除孙权心腹大患,又扩大了东吴武装。陆逊功成名就,阔步登上东吴军事舞台,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率领这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布防于安徽芜湖一带。
(夷陵之战中的刘备)
三、调任陆口
安徽芜湖虽以长江为天堑与曹魏对峙,但如此逼仄之所,焉能让陆逊大显身手?如同赤壁如画的江山,为无数豪杰提供了广阔雄壮的历史舞台一样,陆逊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来上演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历史为陆逊提供的舞台大名鼎鼎----荆州!
荆州贯通东西南北,古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后瓜分荆州这块大蛋糕时,出于利益博弈的需要,孙权最终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