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闻818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功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细观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有一个嗜好——屠杀功臣。
开国之君一般都是智谋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为何却偏爱屠杀功臣,落得薄情寡义、忘恩负义的恶名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开国之君对待功臣的一些轶事。
历史上的蓝玉案,又叫做“蓝党之狱”,是明朝初期爆发的一场惊天大案。
蓝玉是朱元璋的老部下,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他在定远出生,是开国公常遇春妻子的弟弟。凭借这层关系,他一直在常遇春的手下做事,并受到了常遇春的特别关照。蓝玉也不负众望,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征讨元朝残部、攻打西番、进攻云南等重大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亲率大军出塞作战,一直将北元军队打到了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可谓是名扬塞北。
朱元璋对他很是赏识,并将他晋升为凉国公。可是,蓝玉成名之后逐渐骄纵起来。他纵容手下为非作歹,还堂而皇之地将民田据为己有。朝中的御史看不过去,让他好好管理他的手下。没想到,蓝玉竟然直接将御史赶走。朱元璋爱惜他的才干,听到他的恶行后并未深究,只是责备了几句,希望他能够改掉这些毛病。皇帝的宠信,并没有令蓝玉有所收敛。正相反,他仗着有皇帝撑腰,更加地飞扬跋扈。于是,告发蓝玉的人员越来越多,甚至,连蓝玉曾经强占过元朝皇帝妃子的事情也被扒了出来。
朱元璋越听越生气,逐渐有了诛杀蓝玉的想法。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向朱元璋报告,说蓝玉伙同曹震、张翼、何荣等人谋反,并一同约定在皇帝出宫时动手。朱元璋一向忌惮部下谋反,于是,毫不犹豫地下旨将蓝玉灭族,并将连坐的人都称为“蓝党”,一律处死,以儆效尤。据统计,总共有一万五千多人卷入蓝玉案。这一万多个人,全部被朱元璋下令诛杀,无一幸免。经此一案后,明朝初年的名将几乎革灭殆尽。
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将军,如果早有谋反之心,又怎么会一下子被杀,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呢?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准备谋反。与之相反,朱元璋却早早地谋划了这场屠杀。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如此行事呢?
事情还要从朱元璋的儿子朱标说起。
虽然,朱元璋跟朱标两人是父子,可是,朱标性格温和,行事宽厚,与父亲很是不同。他见父亲即位后立法过严,杀人过多,心中很是担心。有一次,他向父亲进言:“大臣们犯了过错就被杀,这样恐怕会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面对太子委婉的劝诫,朱元璋听后只是沉默不语。次日,他将太子唤来,并当面扔给他一根荆棘杖。朱标还在发愣,朱元璋就冷冷地说道:“捡起来。”
朱标看着锐利的荆棘,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朱元璋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捡不起来,我就替你将上面的荆棘除干净。今后可能对你产生威胁的人,我都替你杀了,这都是为了你好啊。”朱标虽然跪下感谢父亲,但仍然执意劝阻道:“皇上是尧舜之君,臣民们才会是尧舜之民啊。”朱元璋见太子并不领情,于是,生气地搬起椅子向太子砸过去。朱标无奈,只好慌忙逃跑。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功臣下狠手,还是为了自己的接班人考虑。而当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年龄更小的孙子。
这样一来,除掉众多剽悍的将军就更有必要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这一年的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太子因病去世,令朱元璋悲痛万分。当时,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了,老年丧子,其难受程度是旁人很难想象的。纵使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朱元璋,也不禁痛哭流涕地说道:“朕老了,太子又不幸去世,这就是命啊!”
从丧子的阴霾中走出后,朱元璋便开始为孙子铺路。他先兴起蓝玉案,以此为由诛杀数万人。然后,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杀害了开国元勋冯胜和傅友德。自此,明朝的功臣34位所剩无几,只有汤和、沐英耿炳文和郭英4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