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奇闻818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出门在外,如果被问及“最希望朋友是哪的人”,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家乡人或山东人。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乡的依恋,是不言自明的,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为何在择友上,山东人可以与我们的“老乡”睥睨呢?
其一,山东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豪爽讲义气,肯为你出头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显得仁厚淳朴,对上级讲忠诚,对前辈怀孝敬,对朋友留义气。再加上山东的文化地理特点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也是其真实写照。其二,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老少妇孺几乎都看过电视或读过原著,很多人因为宋江表现出来的山东人独特的秉性和嫉恶如仇的一种社会责任,留下了山东人大多都豪爽的印象。而豪爽的朋友,不仅对你讲义气,还不拘小节,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困扰,这样的朋友,自然人人想要。
在中国古代,因为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齐鲁大地也就成了天下人的典范。如果在山东境内出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山东出现造反的现象,也就说明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在历史上山东省成为了王朝的“风向标”。
山东人最讲究的还是“仁义”二字——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老师。山东的乱世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山东人的乱并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天下,所以,每当封建王朝濒临崩塌时,东山人民是最先起义的,但山东省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皇帝。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隶大起义;王莽篡汉时期的赤眉军起义;隋末时期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宋朝时的梁山泊起义等。
在《水浒传》中,宋江的起义军队伍如此浩大,可以随便战胜任何一支队伍,包括大宋的兵役,但是宋江在那时候,从未想过当皇帝,而是一心一意为朝廷招纳官人,这就是山东人的性格,豪情壮志和国家情怀,并且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山东人虽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古时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体现了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国家情怀。忠君保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个王朝过度欺压百姓,荼毒天下,山东人就会反抗,推翻当时昏庸的统治者,山东一直以来都有历史推动者的身份,所以古代有了“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这句话了,充分体现了山东人的历史重要性。
如果山东地区没有发生动乱,这就足以说明中原王朝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还是值得我们拥护和爱戴的。可是,若是连以“忠诚”著称的山东人民都揭竿而起,带头造反,充分说明当时的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这就好比,在一场战争中,领导者最信任的亲信都选择背叛,那么他本身必定是存在极大问题的,并且不战则已,此战必败。
山东省除了儒家思想在影响着齐鲁大地,“一水”也一直在影响齐鲁大地。我们在读史料时会发现,“治水”是每个朝代都要做的,而这 “一水”指的就是黄河。黄河的泛滥往往也是起义的原因之一,当然,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齐鲁文化。历史上山东地区的名士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如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太公、邹衍等等,都是在齐鲁文化熏陶下涌现的杰出代表。
不管是山东人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好,还是山东人超强的行动力也罢,亦或是齐鲁文化教化人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这些都让山东人在历史上的色彩越发的饱满。所以在历史上连“齐鲁老师”都率先起义造反,这就足以说明中原王朝的昏庸无能,所以说“山东不反,中原不灭”,这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影响了齐鲁大地上千年的思想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