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两个命令,葬送了明朝三百年的寿命
历朝历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总会背负上亡国之君的名号,哪怕是他精干有才能,对国家也是忠诚无比,但只要有亡国之君这个称号在身上,他所有的努力都会蒙上一层阴影。他的名字与封号也会与“兴亡”二字相纠缠。
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这么一位不幸的皇帝。每个人都羡慕皇帝能吃上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能够在朝堂之上号令千军万马,但是皇帝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以及它所背负的责任,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呢?特别是末代皇帝,不用说安心享受荣华富贵了,可能晚上做梦都在想着如何去挽救国家。
在朱由检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很有可能下一秒就会亡国,崇祯皇帝对此非常的痛心,下定决心想要明朝恢复以前的辉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拔掉魏忠贤及其党羽收回了曾经由宦官掌控的权利,这也使得他以后的多项改革能够得以顺利的施行,他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想要在增加兵力的前提之下让军令能够更好的传达,以期能够让重整旗鼓之后明军抵抗外敌。
崇祯皇帝的努力似乎也是被上天看在眼里,命运似乎开始垂青于明朝,但是好景不长,刚刚稳定下来的明朝在朱由检的几条诏命之后加快的走向了崩溃的速度。
原来,崇祯皇帝挽救国家的愿望太归于迫切,这种迫切的心情,甚至影响到了他在政治上的举措,本应稳步前进的他,却一下子大步跨进。那个时候的明朝,一边需要抵抗外敌的入侵,一边需要镇压内部的百姓起义,军队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扩张军队的数量,就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但那个时候,明朝的国库已经是空空如也了,崇祯皇帝只好选择增加税收来充盈国库,那个时候的梅超开心,在经历了万历皇帝数十年的压迫之后,心中早已是愤怒,而那个时候的崇祯皇帝,还是选择增加补水,让百姓根本没有活路。
展开全文一时间全国上下,参加农民起义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那个时候,崇祯皇帝因为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不和,他愈发想念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宦官,终于他也走上了万历皇帝的老路,他重新培养了一批宦官势力,并将他们分配到地方政府,美其名曰是过去监督,实际上是让他们掌握实权,架空官员,甚至连重要的中央机构,他都派去了宦官做管理。
本已经在魏忠贤之后消除的宦官势力,在崇祯皇帝的默许之下,又重新成为明朝的一大顽疾,崇祯17年,那个时候的明朝,如同垂危老人,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大批人马将曾经金碧辉煌的皇宫团团围住,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反而能够冷静下来,做出最后的安排,他先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在最后剩下的忠臣的庇护下,前往其它地方避难,下令让自己的后宫妃嫔自杀,最后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断了自己女儿的后路,做完这一切安排之后,崇祯皇帝和自己的贴身太监一并自杀,明朝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有人说崇祯皇帝软弱无能,政治谋略手段不高超,竟选择在明朝的最后时刻去相信宦官,使得明朝毫无转机,有人说,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努力,远远追不上明朝崩溃的速度,不能将所有亡国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但不管后世历史如何评价,崇祯皇帝都已经听不到这些对他的责难或者是赞美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