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是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据说长孙晟从小聪慧过人,并且擅长骑射,和同龄人比骑马射箭,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早年长孙晟任司卫上士,还没什么名气,直到杨坚发现长孙晟是个人才,此后将他重用。等隋朝建立后,长孙晟官至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并且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的重用,在出兵突厥中,立有诸多战功,也为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做出贡献。
北周北齐时期,突厥处于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时期,国力处于上升期,北周北齐争相俯首求和,进贡不绝。 佗钵可汗可汗曾自豪道:“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由此可见突厥的嚣张,无奈人家有嚣张的本钱。
这种现状直到隋文帝时才得以改变,而隋文帝对突厥取得逆转主要靠一位名将的策略,这位名将叫长孙晟。
长孙晟的一生主要就是和突厥打交道。
长孙晟生于北周贵族世家,自幼“善弹工射”。“一箭双雕”的典故就是他留下的。长孙晟起初很不起眼,直到他遇到了杨坚。当时的杨坚还是北周外戚,他一见长孙晟,惊叹道:“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于是长孙晟得到了杨坚的赏识和推荐。大象二年(580年),突厥新首领沙钵略可汗请求与北周通婚。在杨坚的推荐下,长孙晟成为北周的副使,护送公主到可汗牙帐成婚。
突厥之前从不将北周的使者放在眼里,轻视怠慢得很。但这次沙钵略可汗对骑射本领非凡的长孙晟另眼相看,和亲成功后,沙钵略可汗不放长孙晟离开,把他强留在突厥达一年之久。
利用在突厥的一年里,长孙晟仔细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成为精通突厥事务的“突厥通”。
突厥表面十分强大,但内部却有不少势力明争暗斗。此时突厥汗国以沙钵略可汗为正统,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第二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分居四面,都号称可汗,他们彼此猜忌,争夺势力。逗留突厥一年之久的长孙晟自然清楚个中详情,他认为突厥难以被武力征伐,但容易从内部离间攻破。一年后长孙晟归国,向杨坚提出了对突厥方案:“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代周立隋,娶了北周公主的沙钵略以此为借口准备对隋开战。
隋文帝离间突厥的第一个目标是西方的达头可汗——沙钵略可汗的叔叔。
隋文帝派使者拜访达头,赐他狼头大纛,极力恭维奉承。达头派使者回访时,隋朝将其使者的位置故意安排在沙钵略可汗使者的前面,以示尊贵。这样一来,沙钵略可汗对达头可汗产生猜疑不满。
同时长孙晟亲自出使突厥,秘见沙钵略弟弟处罗侯,离间兄弟二人的关系。
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其他四位可汗攻隋,一时间攻陷劫掠隋朝多地。沙钵略想趁胜继续南下,但是达头可汗不听号令,劫掠一番后就带兵撤走了。沙钵略心中对他愈加不满。长孙晟又亲去游说沙钵略的儿子,让其谎报消息说北方铁勒等部族谋反,最终沙钵略无奈退兵。
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可汗集结大军再次攻隋。
隋军先击败阿波可汗一军,长孙晟利用沙钵略和阿波本有的不和,乘机派人游说阿波可汗:“摄图每来,战皆大胜。阿波才入,便即致败,此乃突厥之耻,岂不内愧于心乎?……今摄图日胜,为众所崇,阿波不利,为国生辱。摄图必当因以罪归于阿波,成其夙计,灭北牙矣。愿自量度,能御之乎?”
听了长孙晟的话,阿波担心沙钵略怪罪自己对自己发难,有些动摇。他派使者回访,长孙晟又故意对使者透露达头可汗与隋朝联合,劝阿波“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之计。”阿波闻言立刻派遣使者到隋朝请和,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由此被成功离间。
与此同时隋军在白道大败沙钵略本部大军,“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大军惨败白道,沙钵略气急败坏,又听闻阿波图谋不轨,更加气愤。他一气之下抢先回国率军袭击阿波的领地,杀死了阿波的母亲,兼并了阿波的部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