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开慧29岁牺牲,如今后代如何?儿媳孙子都是将军,长子令人敬佩
杨开慧,1901年生于湖南长沙板仓,父亲杨昌济是当地有名的学者,青年时期支持湖南的维新改良运动,后留学日本和英国,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杨开慧七岁时,父亲正在国外留学,专门不远万里给家寄信,嘱托要让杨开慧入学读书。
杨昌济归国后,到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杨开慧随同前往,许多有志青年也经常来拜访杨老,这其中就有毛主席,1918年杨开慧跟同父亲来到北京,此时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主席再一次与来此任教的杨昌济相遇,很是高兴,经常拜访杨老,这样杨开慧与毛主席接触的时间多了起来两人相爱了。1920年冬,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毛主席忙于革命事业,杨开慧一直帮助丈夫整理文件,抄写书稿,是他的得力助手,两人先后生育三个儿子,1927年8月,毛主席离别妻儿指挥秋收起义,杨开慧在家一边照料年幼的儿子,一边在家乡进行革命工作,参与组织长沙、平江等多地的武装斗争,坚持革命运动三年。
展开全文1930年,湖南军阀悬赏抓捕杨开慧,在爱国群众的帮助下,杨开慧多次逃脱追捕,几个月未见孩子的杨开慧在10月的一天悄悄潜回家中看望母亲和幼子,被密探发现不幸被捕,1930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年仅29岁。
三个幼小的孩子不久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上海,在刚刚成立的大同幼稚园生活,此时最小的儿子岸龙不幸夭折,只剩下岸英和岸青兄弟二人,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大同幼稚园遭到破坏,孩子们被分别疏散,最终兄弟二人被辗转送到苏联的莫斯科儿童院生活。
长子岸英在儿童院学习认真,并加入共青团,二战期间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获授中尉军衔,1943年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1946年他返回祖国,终于回到父亲的身边,他参加过冀鲁地区的土改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自愿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牺牲在敌人的轰炸中,年仅28岁。
次子岸青也是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长大,1947年回国后在黑龙江参加土改工作,建国后回到北京在中宣部担任翻译,1960年与邵华在大连举办了婚礼,后生下一子新宇,岸青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翻译众多国外优秀作品,并创作不少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剧本,为我们留下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2007年3月23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公孙子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