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此人在东吴籍籍无名,靠吹牛征服曹丕,对孙权的评价精准中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之后,孙权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暂不称帝、待机复动的发展战略,并且还做出了与蜀汉决裂向曹魏投诚的阶段性战略部署。我们通过孙权的举动,可能会觉得他做出跟刘备决裂的决定似乎有些武断,但是根据当时的总体环境来说,他的这一决策也是无奈之举。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第一次向刘备讨要荆州的时候,孙刘联盟就已经决裂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吕蒙、鲁肃等人率部攻占荆州三郡的事情发生。当时要不是曹操没耐住性子出兵进攻汉中,对刘备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孙刘两家必然会因为荆州问题爆发一场巨大的战事。
这也就是说孙刘两家的第一次决裂,完全是因为曹操又把两家粘在一起了。但是这种关系极不稳固,荆州问题始终是孙刘两家之间解不开的疙瘩。
展开全文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孙权趁着关羽北上之际偷袭了荆州,并斩杀关羽父子,这一下算是跟刘备彻底撕破脸皮了。这个时候孙权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只能暂时选择向曹魏低头。并且在曹丕之前东吴就已经有过归顺曹魏的举动,所以这一次再向曹丕表示归顺,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同时也实在是无奈的选择。最终的事实证明,孙权当时做出这一决策还是非常明智的。
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登基没多久就亲率大军征讨东吴。蜀军行进至巫山、秭归两地的时候,刘备又派遣使者联络武陵蛮夷,许诺给他们大量的好处,让他们归附蜀汉并一起征讨东吴。孙权为了应对刘备,一方面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将负责军事抵御;另一方面,又派遣使者出使曹魏。
孙权这次派遣使者出使曹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曹丕的封赏表示感谢,并再次表示东吴的归附之意并借此稳住曹魏,不至于受到来自两面的威胁;第二个目的也很明显,既然已经选择了归附,在面对这么重大军事袭击的时候,肯定要尽可能地寻求一些帮助了。
夷陵之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陆逊、朱然等东吴将领在战斗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步步为营、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反击战。不过在这其中,出使曹魏的使节赵咨,在魏国的表现也堪称是一大亮点。
赵咨在东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唯一的一次亮相就是这次出使魏国。据注引《吴书》中载,赵咨是南阳人,以博学多识、才思敏捷、善于辩论而闻名,孙权继吴王后晋升其为中大夫出使魏国。他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魏国跟曹丕吹了一场牛。
曹丕见到赵咨之后,带着一种嘲弄的口吻问他:“吴王的学问怎么样啊?”赵咨回答说:“吴王虽然管着一万多艘舰船,又带着上百万精兵,但是他知人善任且很有手段,所以倒也能腾出很多时间来看书。不过多看一些史籍经典,对里面的知识很有见地,不像书生那样只懂得死嚼书本。”
曹丕又问:“东吴可以被征伐吗?”答:“既然大国有征伐的兵力,小国自然也有防御的策略。”又问:“东吴怕我们魏国吗?”答:“我东吴既有精兵百万,又有江、汉天险可以依托,有什么害怕的呢?”又问:“在东吴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大夫有多少人?”答:“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到也不多,只有八九十人吧,像我这样的那就太多了,车载斗量,要多少有多少。”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出来,赵咨在跟曹丕的对话中,很明显是在吹牛。但是吹牛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别人相信,而是让听到的人佩服。曹丕以及魏国的大臣们都知道赵咨在说大话,可是都很佩服他,“咨频载使北,人敬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