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死难的华工,由我国著名造型艺术家、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所创作的《凝固的汗水, 永恒的记忆》中国劳工的雕塑在法国的圣康坦市伊斯丽公元揭幕。仅仅在一年之前,在比利时西部的城市波普林格近郊布思本村,也矗立了座中国劳工的雕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结束。 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向德国宣战。此时战争形势已经相当明朗,当时的北洋政府预判协约国肯定能取胜,匆匆忙忙向德国宣战。而且也没有派出部队,只派遣了一些劳工到欧洲战场。数万名劳工死在异国他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自顾不暇,宣布“中立”。但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袁世凯掌权时,梁士诒向他献策:“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補” 。等到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主政,鉴于当时日本已参战,他认为:“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
进入1917年,经过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突破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这三大战役后,德国元气大伤,随着战局的进一步发展,同盟国战败已是必然。段祺瑞等人认为,中国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宣战,战后就得不到好处了。这个时候宣战,战后就可以作为战胜国分一杯羹。这是作为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很好的良机,同时也能抑制列强,尤其是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发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爰自中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与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与中德中奥间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宣布与德奥进入战争状态,以前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自动废止了,当然,涉及到德国的庚子赔款,也就废止了。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既然是参战国了,那就要主张权利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邮政权。宣布对各国在中国设立邮局的邮件中国均有检查权。 二是强化中国海事主权,颁布了 《捕获审检庭条例》、《海上捕获条例》。 三是收回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租借权等。 四是解除了德国在中国的武装(由于当初慈禧太后向11个国家宣战,攻打外国大使馆,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外国有权以保护本国侨民为名在中国驻军。这是对中国最不利的一条,日本从而得以在中国驻军,后来就是这些驻军首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此希望能够解除外国在中国的驻军,首先从德国开始。 五是查封德国在华财产,停止对德国的庚子赔偿以及所有的外债。 六是要求协约国其他成员暂缓中国的庚子赔款。 七是提高关税。在原不平等《南京条约》“协定关税”5%固定税率基础上,提高5%关税。 八是以防范德国人和奥匈帝国侨民为名,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军(根据辛丑条约,北京到山海关一线外国军队可以驻扎,中国军队不得在此驻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