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记》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作品,这是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书于1308年(元至大元年),作者时年55岁。现由上海博物馆藏。
【1】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仕途不再,
【2】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间之地,葺一容膝之斋,个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因顾幕从事段从周
【3】曰:子为名其斋。诸君合辞曰:公未也。一笑而罢。异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扁
【4】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神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恩泽世界,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
【5】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曰:止之,时义大矣哉,尝考诸艮乾坤之交,三索而艮。一阳
【6】居二阴之上,阳动而长进之物,既至于上则止矣。阴者,静也,上止而下静,故为艮。艮者,止也。其象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状,既曰
【7】山,又有安重坚韧之意,乃所谓止也。然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
【8】而止,止当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罢了。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彖曰:动静不失当时,其道
【9】光亮。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当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其道安得不单明辉显哉?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
【10】高蹈远引,豹隐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分歧,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
【11】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切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能够
【12】仕则仕,能够止则止,能够久则久,能够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
【13】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认为止斋记。至大元年冬十月既望,东平段从周记。吴兴赵孟頫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