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的三大统兵机构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军卫、武官选授之政令。"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的军事实力就直接代表了这个政权可以在历史上存留多长时间,而掌握军事大权的机构往往会对帝王们的统治产生直接的影响。唐朝时期,兵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掌管着军中一切事务,但是到了宋朝,在宋太祖的领导下,兵部的大权逐渐衰落,转而归属于枢密院,后又直接划分为三衙,权分三制。从而使得唐朝兵部统兵体制,在经历了五代以后,演变为后来宋朝的军权三分制。
一、历史遗留问题:五代以来枢密使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从“传统的兵部统兵到军权三分”成为必然
在唐朝时期,兵部是全国最高的军事行政机构,在《唐会典》曾经有一段文字明确记载了兵部在当时国家军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兵部在当时可谓是最高的军事行政机构,大大小小的军事事务都要通过兵部进行裁决,并且在兵部中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兵部的权力遭到了削弱,后来唐王朝政权逐渐衰微,在五代之后,兵部所控制的军权已经大不如前,这是枢密使开始崛起。
到了宋朝,五代末崛起的枢密使直接被宋朝政权继承,枢密使成为国家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在国家的军事事务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宋太祖赵匡胤渐渐发现,自五代以来,枢密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管理军事事务那么简单,有时候还会管理其他方面的事务,其权力已经严重逾越了职责范围之内,影响到了皇权。
在宋王朝的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统治者一般十分注意对于自己政权的巩固,防止有些叛乱之人趁机起义。而兵权在王朝的统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掌管兵权的机构权力已经远远大于其本来应尽的职责,必然会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此时枢密院的权力已经压倒了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在总结五代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教训,做出了将枢密院权力分割的决定。将统兵权直接划分给三衙,并圣其为中央最高统兵机构。
由此,枢密院开始掌管兵籍,虎符,有发兵的权力,却没有统兵的权力,但是三衙有统兵的权力,但是没有发兵的权力,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军事领导体制。
就这样,宋朝的军权三分制可以说是正式形成,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对国家军事体制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调整。
二、宋朝的军权三分制主要依托三大机构,分别为:枢密院、三衙四厢和兵部
(一)枢密院——中央最高军政指挥机构
枢密院在宋王朝刚建立的时候隶属于当时的“中枢”机构,是最高的中央军政机构。在宋朝的军权三分制以前,枢密院掌管的事务很多,但是自三权分制以后,枢密院掌管的事务范围逐渐缩小。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管理边防的事务,辅佐统治者管理国家军事大事;其次,管理军官的选拔,士兵的招募以及将帅的赏罚;最后,管理军中的某些事务,均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不可越权。
但是,枢密院的这些职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事情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宋朝枢密院职事,没有独断的军权。在军权的分配上,与三衙相持,枢密院有发兵的权力,但是没有统兵的权力,三衙有统兵的权力,但是没有发兵的权力。也就是如《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一般:
“兵权隶之三衙,本之枢府。枢府有发兵权,而无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这样一来,枢密院的权力已经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
(二)三衙四厢——中央最高统兵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