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问题是季节性,好奇葩的理由!“季节”性饮水困难(缺水)不属于“二不愁三保障”之内?雨季肯定不缺水,如果季节性缺粮是否也不算贫困?《通告》应有当地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有腐败,是否有挪用,是否使用到位。程序都符合,要求都及格,纸面报告回答都清楚,但是通篇只讲了四个字“初心已失”,老百姓就是喝不上水。
各种造假掺假,还不让各种阻止记者的采访,也是啊,这事儿一旦被曝光了,多少人的乌纱帽不保啊,多少人得被开出公职,检查资产,然后坐牢。那个打着扶贫的旗号,连起码的饮水保障都不到的部门真得好好查查,国家发的脱贫款他们都怎么分了?这样的掩耳盗铃,苦了那些村民,一个月喝水要花50块去拉水,那些打着脱贫的幌子建出来的虚假建设真得好好的起起底,还有那个主管脱贫工作的人,都得好好查,一问三不知还有理了,那些挂在墙上的工作指导全是装饰吗?不只是这个地方,全国其他那些说摘掉贫困帽子的地区也要好好查查,没摘帽子的更得查查。
解决百姓问题只是刚开始,背后是怎么一回事,有哪些相关责任人都应该调查清楚。如何做好加强监督与管理,如何让百姓有苦可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要做到警钟长鸣,想百姓所想,解决百姓所急。
通报了个寂寞,所以村民饮水问题怎么解决?一问三不知的干部、骂记者“怂货”的干部处罚了吗?洛南县别的村子存不存在饮水问题?除了饮水困难,村民还有别的困难没解决吗? 水洼取水,房檐接雨,“饮水安全”形同虚设;跨省拉水,纱布过滤,吃水为何这么难?4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了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灵口镇两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从五保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花钱请人拉水,再把拉来的水存在旱窖里,折算下来,一吨水需要花费50到60元钱。”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脱贫攻坚的一项硬指标,农民安全饮水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而在洛南县一些农村,农民迄今仍存在饮水困难,令人心情沉重。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而洛南县一些农民喝不上安全水,则折射出多重问题。这说明当地尽管脱贫摘帽了,但工作尚有改进之处。脱贫攻坚既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看看贫困户是不是真脱贫,看看扶贫工作是否存在疏漏的地方,更要看看是否出现数字游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农民饮水困难,都不能说扶贫工作已到位。 蹊跷的是,当记者反映农民吃水难,当地有关部门的表现令人愕然。该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称“水不是我们管的事情,是水利局管”,而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则是一问三不知。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洛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看见记者在拍摄水利局的大门,居然抢走记者手机并骂道:“怂货,你拍人家这干吗?” 如果说一问三不知凸显了相关人员业务不熟悉,或者故意回避本县真实情况,那么,无论抢记者手机还是出口伤人都是拒绝舆论监督。那种恼羞成怒和讳疾忌医的言行,都背叛了自身职责,也辜负了群众信任。如此言行,可以想见他们对待脱贫攻坚缺乏应有的诚实和担当。 脱贫掺假,欺上瞒下,这是违反中央规定,也是侵犯群众利益。中央一再强调,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农民喝不上安全水,怎会认账?按照中央部署,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要被问责。面对农民喝不上安全水的无奈困境,当地官员会愧疚吗? 在洛南县,是不是只有两个村存在饮水困难的现象,有关部门应查一查。除了饮水困难,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同样需要查一查。脱贫攻坚不能掺假,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不能注水。谁不能真正摘掉贫困户的贫困帽,就该摘掉谁的“乌纱帽”!
五保户安置点因为没有水,四位五保户没住几天就搬离了安置点,安置点成了施工队的栖身地。 村民打一趟水要跑八公里,蓄上一顿水的成本要五十块钱。 村民家中装了自来水管道,安上了水龙头,却成了样子货,通不上水。 村民靠收集雨水来饮用,家中连洗衣机里洗衣服的水都舍不得倒掉,还要用作洗更脏的衣服。 长满青苔、直径不到2米的水池竟是十几户人家的水源。 水利局工作人员不仅对于村民用水难问题一问三不知,还抢记者手机。 真难想象当地摘掉脱贫县帽子已近两年,而村民连基本的饮水问题都没解决,不知道当时是以什么标准来脱贫的?欺上瞒下,为了政绩不择手段,这是在唬弄谁呢?百姓生活用水都无法解决,何谓脱贫? 脱贫工作容不得参假,发现一起就得严查一起,层层问责,不能让那些人坐着位置而不作为,谁不能真正摘掉贫困户的贫困帽,就该摘掉谁的“乌纱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