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至今为止仍算是未解之谜的,当然是“迪亚特洛夫事件”。
迪亚特洛夫事件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着清晰的时间线、大量的人员参与、很多的遗留证据……即便这样,我们仍然难以还原到底发生了什么。
1959年1月底,来自乌拉尔技术学院的10名高山登山队员,计划去攀登乌拉尔山东坡的奥托尔腾山。奥托尔腾山的高度为1234米,虽然是冬季攀登,但是这10人是专业登山队员,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
另外,这10人中8男2女,最小的21岁,最大的38岁,身体素质和登山经验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经过周密准备之后,10个人在1月26日来到奥托尔腾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第二天,他们开始登山。但是,刚出发没多久,队员尤里·尤丁就因为身体不适,提前下山回到附近的城镇伊夫杰利,准备在那里等待所有队员一起回叶卡捷琳堡。
队长和尤里·尤丁约定,他们一从山上下来,就会联系他。而他们回来的日期,预计为2月12日。
从这里我们得到两个重要信息,首先就是登山队的计划应该很周全,整个登山过程将持续半个月左右;其次是他们都很理智,尤里·尤丁意识到身体不适之后,主动离队回去休息。
接下来,尤里·尤丁在约定好的伊夫杰利等了两周时间,但是没有收到登山队的信息。他以为登山队员还要在山上多逗留几天,于是就自己先行回叶卡捷琳堡了。一直到2月16日的时候,登山队员的家长们着急的联络学校,尤里·尤丁才意识到,登山队出事了。
当然,这段时间尤里·尤丁确实有所疏忽,没有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他对自己的队友非常信任,认为不会出什么事情。接下来,从2月20开始,一支庞大的救援队赶到了奥托尔腾山,开始了紧张的搜救工作。
2月21日,附近的搜救队、警察,甚至是驻军都参与了进来,超过2000人开始寻找失踪的登山队员。
2月26日,终于有所发现。搜救队在距离山顶不远的山坡上,发现一顶被遗弃的帐篷。帐篷里还有登山队员的行李和装备,不过帐篷本身已经破了一个大洞(从内部用刀子割开的),也没有人在里面。
帐篷外面的痕迹显示,登山队似乎非常着急离开,所有有些只穿了一只鞋,有些只穿着袜子就离开了。他们的离开的方向,是山坡上的森林。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登山队员如此着急的离开,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遭遇了雪崩。但是从帐篷外依然清晰的痕迹可以看出,没有雪崩发生。
3月2日,在森林的边缘处一个高大的雪杉树下,发现了两具遗体。这两名登山队员都只穿着内衣,没有穿鞋,旁边还有燃起篝火的痕迹。第二天,又有三名登山队员的遗体被找到。他们距离那颗大树分别为300米、480米和630米,成一条直线状倒下,朝向帐篷的位置。
根据尸检报告显示,已经发现的这5名队员,都是死于低温症状,也就是冻死的。
我们从现场的状况大致也可以推断:半夜时分队员们正在休息,忽然听到了类似雪崩的声音,于是不顾一切的冲出帐篷,按照常理奔向可以躲避雪崩的森林。在森林边缘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有雪崩。
因为出来的匆忙,有些队员御寒的衣服不够,只能就地点火取暖。但是不久就有两名队员死于低温,其他人没有办法,只好穿上他们的衣服,准备返回帐篷。结果,都迷失在夜晚的风雪中,冻死了。
这是目前为止最合理的解释——除了还有4名队员没有发现之外。
当所有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登山意外之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登山队员相机里的照片)
4月中旬,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之后,另外一只登山队偶然在一处溪谷中,发现了另外一具遗体。通过搜索,在这附近又找到了3名登山队员的遗体。
也就是说,剩下没找到的4名登山队员,都葬身于这处溪谷附近,被厚厚的大雪掩埋了。而这处溪谷,就在那棵雪杉树所处的森林中——会不会是这4个人在逃出帐篷之后,决定从森林下山寻求帮助,不慎掉进了溪谷之中?
最合理的就是当然是这样,不过当他们的遗体被解剖之后,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出现了。
首先,这4人并非冻死的。21岁的女队员和38岁的男队员肋骨几乎全部折断,另外一名24岁的队员头骨遭到严重破坏,头部变形,另一名25岁的队员四肢多处骨折,骨盆碎裂,脊柱折断……
这些严重的致命伤,已经无法用雪崩或者掉落溪谷来解释了,他们一定是遭到了暴力袭击。
(登山队员相机里的奇怪发光体)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他们4人的衣服上,检测到了大量的放射线残留。
到目前为止,一切合乎常理的解释,都行不通了。
关于这起事件的关联性信息还有:2月1日夜间的时候,在山上另外一处,还有一支登山队也在休息,他们曾看到天空中一个橙色球体,这种球体当地人也见到过。但是,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和这些登山队员的遇难有没有什么关系。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成了永远无法探知真相的谜团了。
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说了句“那只是传说”。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传国玉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此处的存在价值是指它被赋予的君权神授的象征意义。而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看,传国玉玺很可能就未经传承,或许就随着秦始皇葬入了地宫。
传承的“历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著名的和氏璧为原材料,于“六玺”之外,打造了一个象征帝王神权的玉玺,即我们所说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然后令玉工在玉玺上端雕了五条龙,也叫印钮。
这就是为印玺奠定了等级差异,有了传国玉玺之后,秦始皇规定,从今往后,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公务及个人印叫做印,皇帝的印叫玺。这个玉玺要在大秦王朝世代相传,故而就被称为传国玉玺,成为皇帝执掌政权的信物。
怎么让这个信物带上点神话色彩呢?史书就记载了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到了洞庭湖口,遇到风浪,为了平息疯了,就把这传国玉玺扔在了湖里,风浪则立刻平息了。然后过了几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走到华阴,半路碰到一个神秘的人物,归还了这尊玉玺,然后就消失了。
这个故事必然是秦始皇以文人之笔树立“君权神授”思想的工具了,所以也成为历代皇帝追捧的对象,有了传国玉玺才象征着正统,象征着天命所归。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个开国皇帝不想拥有它呢?哪个皇帝敢说自己没有它呢?所以后世的传国玉玺,编造和仿制的可能性很大!
(子婴让玺于刘邦剧照)
公元前207年底,刘邦进了咸阳,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就献给了刘邦。这个是有可能的,但刘邦能封存秦朝府库移交项羽,传国玉玺能蒙混过关私自带走吗?但不管怎么说,刘邦开国也就成了正统,汉传国玺当然得造出舆论,这传国玉玺就成了汉朝皇权的象征。
到了西汉末年,汉元帝两岁的时候,王太后临时代管玉玺,待王莽篡权后想起了玉玺,令人向太后索要,王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于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则令工匠以黄金补镶,这也成为后来辨别传国玉玺“真伪”的重要证据。(西汉末年起义军形势图)
公元23年,王莽被杀,天下再度大乱,这传国玉玺就那么巧合,落在了远支旁庶一脉皇族后裔刘秀的手里。要知道刘秀是南阳郡(今湖北枣阳)起的兵,河北称的帝,传国玉玺是先飞到了刘秀手里树立的正统,还是称帝之后复刻了一方玉玺收拢人心呢?不管如何,它又成了东汉的皇帝信物,而且在史料里记载的有模有样,是经过了禁军校尉公宾、更始帝刘玄、刘盆子,再献于刘秀。(孙坚发现井口彩光)
到了东汉末年,孙坚攻入洛阳,在一口破井里找到一具宫女尸体,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匣子,匣子内就是传国玉玺。要说士兵打仗口渴寻找水源倒还可信,而非要说井口的五彩云气引来士兵的搜索,只能说这小宫女死的冤枉啊!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几经转手,由袁术回到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曹丕篡权后由曹氏获得,再到司马家族的晋朝持有。(袁术剧照)
到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北方五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了割据政权,天下再次大乱。不过不用担心,自带光环的传国玉玺不会丢。它周转了许久,经手前赵政权,再到后赵政权,石勒令人于玉玺右侧刻上“天命石氏”四个大字,又多了一项辨别真伪的证据。后又经过冉魏政权到了东晋将领谢尚手里,谢尚快马加鞭送回建康,传国玉玺由此“南迁”。
公元420年之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传国玉玺又成了“居无定所”。如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作乱,攻进皇宫得到玉玺,而不久战败身亡,玉玺落入其手下侯子鉴手里。这个侯子鉴倒与众不同,认为玉玺谁拿谁倒霉,于是就扔进了栖霞寺的水井里。而到了陈朝,栖霞寺的一个老和尚,淘井的时候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就把传国玉玺献给了陈武帝。
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使这传国玉玺重新北归于隋。30年后,隋炀帝死于江都(今扬州),萧皇后啥也不要,带着传国玉玺逃往漠北东突厥处。可是这一路辗转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处,这俩野心家居然都没点察觉。(萧皇后剧照)
所以唐朝建立之初,李渊、李世民手里都没有传国玉玺,所以李靖北伐突厥就被“赋予”重要使命,即寻回传国玉玺。李世民善待萧皇后则也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动机不纯。萧皇后得到善待后交出玉玺,使之传承到唐末,经后梁传至后唐。后唐废帝李从珂战败于契丹后登楼自焚,传国玉玺就从此消失了。
后继政权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呢?那就自己造呗!后晋造“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玉玺一方;后周造“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玉玺一方、“皇帝神宝”玉玺一方,共计两方。到了宋朝,赵匡胤受禅时,将后周两方玉玺传承下来,另外又制作一方“大宋受命之宝”;宋太宗时又另外制作一方“承天受命之宝”;宋仁宗时更为“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到了宋哲宗时期,有一农夫在地里耕田,耕出一方玉玺,随即献给朝廷。经三十多位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大学士“鉴定”,此物乃始皇帝制传国玉玺。这种劣迹斑斑的表演必然是招来诸多绯议,所以到了宋徽宗时,又另制印玺十方,这就淡化了传国玉玺的重要地位了。表明玉玺随时随地都能制作,不要再纠结哲宗一朝传国玉玺事件了,也算是为宋哲宗“遮羞”了。(伯颜帖木儿剧照)
靖康之后,北宋皇室尽掳于北方,而当元灭金之后,并未发现传国玉玺,说明当年金国在汴京城里也没找到传国玉玺。忽必烈去世的当年(1294年),元大都(北京)的市面上居然有人公开叫卖传国玉玺。左丞相伯颜花了重金购得,蒙古人也不信汉人的这些神啊鬼的,人家只信长生天,生长在伊利汗国的伯颜说不准还是个萨满教或者伊斯兰教徒,所以他将蒙元收缴各国的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传国玉玺很可能就在这一波被磨平了,所以徐达打进了大都并未找到传国玉玺。但元顺帝是带上家眷、财宝以及大臣退回了蒙古草原。徐达深入漠北则被扣上一条目的,即寻找元顺帝带走的传国玉玺。直到打下应昌(今内蒙赤峰市),截留了北元带走的财物,但仍未发现传国玉玺。(皇太极获得玉玺剧照)
据传,这个传国玉玺是元顺帝带走,传承到了他的后代林丹汗手里,所以明朝就从未拥有过传国玉玺。而林丹汗战败于皇太极后,玉玺就落到了后金手中,所以皇太极“顺应天命”改国号为大清,登基称帝了。
传国玉玺或许就不存在秦始皇在“六方玺制”以外制作传国玉玺,说明传国玺的现实意义是树立君王权威、树立正统之象征。所以秦始皇要为之添加一些尊贵和神话的成分。
从尊贵上讲,就是以和氏璧做玉玺,而这个说法有很多破绽。首先就是和氏璧的故事具有杜撰性,它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此书记载了诸多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所以“卞和抱玉”的故事很可能是为怀才不遇的志士鸣不平的,由于历史上出现了献壁之类的事件,所以又被收录于《战国策》这样的史籍。
其次是“卞和抱玉”的主人公,三次献玉的时间跨度太大,前后逻辑难以成立。卞和发现玉石的时候应当算是经验丰富的“玉石鉴赏家”。如今天的赌石一般,不切开就能断定它是一块美玉的一定都是道行颇深的老玩家。再经过三代楚王,尤其是楚武王在位50年,被砍断双脚的卞和熬到100岁,仍然执着的献出美玉,这种可能性微乎极微。
最后,和氏璧被切开后,应当是制作成了圆盘式的玉壁,《尔雅.释器》日:“肉倍好,谓之壁”,即外圈半径是内圈圆孔半径的三倍,这样的玉器被称为壁。一个很薄的圆形玉器,中间还有孔,应该不可能改造成四寸见方的传国玉玺。
所以从原料的采用上,秦始皇很可能是为了提高传国玉玺的高贵性,才宣称以著名的和氏璧制作而成。而再有镇湖、仙人归还等神话的点缀,使得传国玉玺成为宝器,再由它传达出君权神授的意图,这非常适合天下初定,且社会形态走向大一统的需要。所以不管制作它的材料如何,它所体现的含义就成为历代皇帝所追捧的根源。
而秦始皇的本意是百世传承于秦,而非历代帝王来替代他创立的江山。所以在传承上,历代帝王重视的是它对统治基础的影响,使官僚集团和人民拥戴自己。而不是对皇位的护佑,毕竟秦二世而亡是定在了史书中的,秦的命运并未因它而改变。那么就说明,只要宣称持有传国玉玺就行,就能令百官臣服、万民拥戴,所以后世仿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汉书.元后传》从汉代开始,就不一定是秦制玉玺的传承,且不说刘邦入关获得玉玺后是否棘手,但说他从得玺到称帝,经历了4年,此间远赴巴蜀、入三秦、出关中,大小战役亲临指挥,楚汉战争前期常惨败逃亡,甚至连儿女都被踢下马车,还顾得上传国玉玺吗?再有汉传玉玺到了王莽篡权时破了一角,王莽令人镶金补上,可后世文献诸如《资治通鉴》皆不提及破损一处。所以汉传玉玺可能与“斩白蛇起义”异曲同工,是以神话色彩树立刘邦政权的统治权威,事件的真与假都不重要。(刘邦丢弃儿女剧照)
所以后世不管在井里、河里、还是田地里,只要发现了传国玉玺,那就达到了目的,再造一方更加精美的玉玺都不是问题。造玺的数量增加也印证了传国玉玺难以“传承”,两汉至南北朝都坚持了“六方玺制”。到了唐朝则增设受命宝和神玺,建立“八方玺制”;武则天时又增至九玺、北宋增至十二玺、南宋增至十七玺、明朝增至二十四玺,清朝则手握“传国玉玺”,达到二十五玺,加之前朝收藏,清朝入关后,在紫荆城里居然存了39方历代国玺。而这39方玉玺中,有一方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到了乾隆帝时,直接将此玺定为赝品,着实打脸。(清二十五方玺匣盒)
传国玉玺传至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东晋的那一块自然是作为正统“传承”下来,毕竟是汉族政权。从五代之后,大多传国玉玺的传闻皆由野史杂记收录,这也说明了无论是统一政权还是格局政权,都对玉玺的影响力打了折扣。宋朝制玺趋于频繁,其意图也是削弱传国玉玺的光环,从宋太祖的“大宋受命之宝”、宋太宗的“承天受命之宝”来看,二者制玺都包含了更多政治意义,前者树立柴氏禅让的合法性,后者树立“兄终弟及”的正统性。二者皆未从传国玉玺入手,也不屑于编造谎言为政权买单,反而是宋哲宗时期的献玺事件,令人嗤之以鼻。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封建君主专制在不断的发展,“君权神授”的造势趋于弱化,因为儒家思想已经构建了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系。且在皇权不断加强的进程中,帝王的权威更多的是以律法制度为基础,而非神话的加持。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分权、明朝则直接废除丞相制,皇权逐步加强。到了清朝,在关外时尚且使用着“军事民主决议”性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皇太极确实需要通过神话树立权威,且需为入主中原打下舆论基础,所以才有了赝品传国玉玺的存在。待入关之后,康熙朝的南书房、雍正朝的军机处,彻底将君主专制推向鼎峰,传国玉玺还有何用呢?所以乾隆皇帝可以大胆的鉴定出祖上供着的是A货!
综上,传国玉玺的谜题至今难解,或许是从源头就注定了它无法传承至今。1924年,11月5日,当溥仪被赶出紫荆城时,鹿钟麟追问其传国玉玺的下落,溥仪笑着说“那只是传说”,末代皇帝看透的这一切或许就是神话的真相,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打破。就像袁世凯称帝登基时,不敢面对金銮殿龙椅上方的轩辕镜,正是因为沉迷在化身为龙的美梦中无法自拔。始皇帝或许早已将传国玉玺带入地宫,留给后世帝王的是他们自欺欺人的贪婪、以及终日不得安宁的内心惶恐。
参考史料:《史记》、《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宋史》
2、太极八卦图
太极八卦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表示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的宇宙状态,两仪表示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我们通常这样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指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和里,彼此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这就是物质世界的规律。
天启大爆炸、死丘事件和通古斯爆炸,这三起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很多人猜测是陨石撞击导致的,也有其他说法,众说纷纭,没有准确回应。
1980年6月17日,身为罗布泊科考队队长的彭加木独自前往沙漠深处寻水,不曾想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彭加木失踪后,民间流传了好几个版本,越传越邪乎。
第一种说法,彭加木在罗布泊遗迹中发现了一块神秘的双鱼玉佩,这块玉佩具有神奇的“镜像复制”功能,彭加木被复制成两个,这个消息一旦流传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只能宣布其失踪。
第二种说法,彭加木考察罗布泊时遇到了敌特,此时彭加木对考察组已经不信任了,后来人们猜想,部队已经答应送水了,为何彭加木还要独自去寻水,连个招呼都不打,这太反常了,或许找水只是一个求援信号。罗布泊当时发生了很多神秘事件,而彭加木随身携带了重要数据,这也是上级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彭加木的原因。
第三种说法,1964年3月彭加木进入罗布泊寻找重水,重水是制造核能源的重要物质,1964年10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其实官方在彭加木进入前就已经发现了罗布泊的神秘之处,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未解之谜,导致了一系列麻烦,结果用一场核爆摆平。
核爆之后出现了许多变异生物,生化病毒事件爆发上面无法摆平,于是派出彭加木查清源头。这也是为什么彭加木第二次和第三次(1979年和1980年)罗布泊科考离的那么近,结果不幸在第三次任务中出事了。
彭加木失踪后,一列后疑点引起人们的热议,撇去那些“平行空间说”、“生化病毒说”、“镜像复制人说”等地摊文学,有些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第一,官方的说法是科考队去寻找重水,而彭加木并不是地质学家,是个生物学家,专攻生物化学和植物病毒领域,这点有些奇怪。
第二,此次科考队沙漠中缺水缺油,在那个艰苦年代却能调动军队运送大量饮用水和油,说明这次科考内容非同寻常。
第三,说到一个人,彭加木的同事夏训诚,地理学家。罗布泊科考队最开始是他和彭加木一起提出的,身为副队长的夏训诚却没有成行,拒绝了这次科考,而是飞到了美国,难道夏训诚已经预知到了这次科考的危险?后来采访中夏训诚对于这次考察目的等具体内容只字不提。
彭加木失踪后夏训诚从美国飞来,先后28次搜寻彭加木!两个人非亲非故,这么拼命寻找彭加木,到底是在找彭加木这个人还是他随身带走的东西?或是其他秘密?
种种迹象表明,夏训诚关于这次科考还是知道一些内幕的,但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
关于“双鱼玉佩”具有复制功能我们大可以忽略,无理无据太邪乎,但那些年在罗布泊确实发生过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细节大众无法得知。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电影《致命魔术》,里面讲述到科学怪才特斯拉制造了一台复制机器,对能量场中的人分裂为两个实物,说白了就是镜像出来一个平行空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关于“双鱼玉佩”事件不要听信一些地摊文学瞎编,但也不能因为事件离奇全然否定,大家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疑问,理性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