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百超
汗青上有很多悲剧性人物,项羽就是个中之一。司马迁的《史记》专门写了一个《项羽本纪》,以本纪的形式为他立传,足见项羽在司马迁心中的地位。一个曾经誓言“彼可取而代之也”的俊杰,为何最终自刎乌江,的确值得深思。
乌江亭位于今天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站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杀,乌江亭是以著名古今。
项羽少年时,不愿念书,也不愿学剑,认为念书不外就是记住姓名,学剑就只能敌一小我,他要学万人敌。叔父项梁教他兵书,但他似乎也不怎么用心,只能停留在“略知其意”的水平,后来“又不愿竟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项羽与叔父项梁合谋杀死会稽郡守殷通,立即召集吴中之兵起事。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服从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
之后,项梁在东阿大破秦军,别吩咐项羽、刘邦率一支戎行攻打城阳,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军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项羽、刘邦乘胜追击,率军攻打定陶,斩杀了秦将李由。
因为连破秦军,楚军显现了骄傲现象,宋义力劝项梁不听。秦国果真动员倾国的兵员增加章邯戎行的实力,向楚军动员攻击,在定陶打倒楚军,项梁战死。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录用宋义为大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去救赵。可是戎行达到安阳之后,却勾留四十六日,不再进军。项羽向宋义建议快速引兵渡河,与赵兵表里夹攻,一路击破秦军,但宋义不愿兴师,还在军中喝酒作乐。项羽见状盛怒而杀宋义,楚怀王立即录用项羽为大将军。
项羽吩咐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攻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兴师。项羽于是率领三军渡过漳河,背城借一,虎帐全都销毁,只带三天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决战,而无退还之心,终于在巨鹿大北秦军主力,彻底扭转了战局。秦亡后,诸侯都归附于他,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覆灭秦国虽然是项羽的一大汗青功勋,足以特出史册,然则,“螳螂在前,黄雀在后”,曾经一路南征北战的刘邦,此刻又成了贰心中的块垒,甚至是夺命阴魂。因为对刘邦缺乏充沛的认识,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服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从而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也此后埋下了自取消亡的祸胎。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固然项羽屡屡大破刘邦,但最终无法扭转局势,又因为刘邦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项羽失去了范增的有力支撑。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亡。项羽与乌江亭长的那场对话,堪称太古对话: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处所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后辈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容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043年之后,即唐会昌元年(841),杜牧履新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熟读汗青的杜牧,不克不回忆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晦气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悲壮的楚歌。置身乌江亭,项羽的呐喊声似乎还在回响,这不克不触动他的情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后辈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古语有云:“一胜一负,兵家常势”,一个将军,能够集小胜为大胜,也能够用无数次小失败换取一次大的胜利。然则,若是经由无数次胜利尔后败于一役,那则是可悲的。项羽的悲剧也就在这里,因而想起这段汗青,让人不禁唏嘘。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无论失败照样成功,都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大丈夫能屈能伸,可以具有忍耐失败所带来的耻辱的胸襟和气宇,才是真正的男儿。对于项羽而言,他岂能不领略这点。固然亭长抚慰他过江之后,依然能够依托江东,竖立本身的王国,可是一想起本身当初带着江东后辈八千人渡江而西,现在无一人生还,心里不克没有伤感,纵使江东长者兄弟同情可怜他,本身又有何面容见到他们。即使他们不明说,本身能不愧于心吗。也恰是这番自省,他懂得了如何弃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