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朱允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朱允炆之死,是明代的一大诡谲事件,因为靖难之役后的朱允炆不知所终,数百年来让人好奇。可是,靖难之役的发生,朱允炆被篡权夺位,究竟是历史前进中的必然事件,还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事件呢?朱允炆有避免此事的可能性吗?
朱允炆成长历程分析
而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朱允炆是个怎样的人。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朱元璋登基后的太子,但是朱标这个人和他的父亲不太一样,朱元璋继位后,可谓是铁血、铁腕、铁心肠,在建国之初,用严刑峻法,让大明王朝立住了脚跟。而朱标则不同,他是个性情温和的人,而这样的继承人,对朱元璋来说,是嫡子继位,避免了后世的皇位之争。
对大明来说,在严刑峻法后,如果继续实行严刑峻法,就会让百姓陷入恐慌,人人自危的朝代,就是第二个大秦王朝。所以朱标这样性情温和的继承人,对朱元璋和大明来说,都是上上之选。而朱标的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朱允炆的性情,和他的父亲一样,朱允炆性情温和,在朱标生病时,他就曾寸步不离的守在父亲身边尽孝,朱标去世后,他被选为太孙 ,也是他在朱元璋去世后,给自己的皇爷爷风光下葬。
朱允炆为政举措
同时,在为政举措上,朱允炆的一些措施也和他的为人很像。这其中,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他的几位太傅的教导之因,他的太傅之一是黄子澄,另一位太傅是齐泰,第三位是方孝孺,这几位师父,学问自然不需要怀疑。可是前两位教朱允炆修身齐家,也替朱允炆研习新政策,第三位则是一位理想型学者,他教朱允炆从圣贤书中,来探寻治国的道理。
缺乏实际的三位老师,教出了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比如,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就曾经建议他修改严苛的《大明律法》,而所参考的模本,就是圣贤书中的《礼经》之类的书籍,将律法中过于严苛的部分修改掉。温和的朱允炆,又没经验,加上他的叔叔们,一个比一个有野心。向往仁君、仁政的朱允炆,登基后实行的措施,对于他的叔叔们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他继位后不久曾为了加强皇权,来削弱藩王们的权力,对于一些势力不大的藩王,他利用不大不小的罪名加以打击,他的这些举措,还颇有成效,比如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都先后被废。而这些给了朱棣以警示,但是朱允炆是个没什么经验的人,不知道趁热打铁,他在犹豫之间,不知该如何合理对付朱棣,又不引发叛乱,只是,他温和的性格,导致他无法下狠心,结果给了朱棣准备的时间。
朱棣为人
而朱棣则不同,他从小就是一个有军事天赋的人,再加上后来他娶了徐达的女儿,接受了徐达的教导多达数年,而在他自己的番地中,他也曾多次带兵出击蒙古,坐镇北方边境多年,为他积累了很多的实战经验。并且,连朱元璋都认同自己儿子的军事天才,但是他却不认同朱棣继位为帝,原因上文已经提到,朱元璋由于刚刚建国,需要严刑峻法来达到国家威严的树立。
而他的继承者,如果和他如出一辙的强势,则会给大明招来祸端,朱标、朱允炆这样的人选才是合适的。可是,朱棣除了有军事才能,本身就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皇帝,从他继位后坚持举全国之力支持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入不敷出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并且,他的野心,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朱元璋认同他的军事才能,但是却忌惮他的野心,有史学家分析,朱元璋不是指派他为皇嗣的时候,朱棣就异常失望。
并且,从史料分析,朱棣在1398年开始做了长达一年的戏,装疯、装病,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朱允炆放自己的三个儿子回封地。另外,朱棣还招降蒙古兵,扩充自己的兵力,甚至是与他后来攻入宫城出了大力的宦官们勾结,而这些举动,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朱棣的反意很是明显,造反是必然的。1399年6月,朱允炆才准许他的几个儿子,回到他们父亲身边,1399年7月末朱棣就开始了谋反活动。而朱允炆放质子回京,虽然愚蠢,但是也和他温和的性格脱不开关系。
朱棣军事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