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的心理逻辑模型
据EurekAlert!:科学发现有无规律可循?这一直是一个令科学家着迷和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的重大问题。最近一项研究提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包括溯因方法、归纳方法、类比和隐喻方法,这3 类方法在科学发现中被用来寻找和提出假说;而演绎推理则用来验证假说。研究指出,在人类认知活动中,所有逻辑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过程,因此,所有逻辑都是心理逻辑。研究者建立了包括溯因、类比、归纳3 个并行通道和演绎的1 个串行通道的科学发现的心理逻辑模型。该模型是基于认知科学理解的综合模型,较之已有的任何同类模型都更为先进,对经典的科学发现也有更强的解释力。根据此模型,作者对与科学发现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2013年12月58卷34期,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独立完成。
因果性是事件或对象的恒常关系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科学发现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的人类认知活动。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从脑与神经科学的层面认识了脑与因果性和因果推理的关系。可以认为, 因果性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时脑和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联结方式。
大脑的因果关系信息加工分为两种基本的方式,从因及果和由果溯因,前者包括演绎推理(deduction),皮尔士(C. S.Peirce)称这类推理为“解释前提”(explicative)的推理。由果溯因的推理叫溯因推理(abduction),它是探求因果性和科学发现的最重要的方法。皮尔士将溯因推理和从有限样本的属性推出整体属性的归纳推理(induction)合称为“扩展前提”的(ampliative)推理。此外,还有一类皮尔士未纳入其推理体系而在当今认知科学中受到青睐的类比推理(analo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