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他的一生十分光辉,他率领的戚家军战功卓著,威震天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戚继光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八的晚上,月明星稀。
在福建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对岸,潮落的时候,一位将军命令士兵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把干草扔进水里,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铺出一条路来,士兵踏着干草辅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盘踞在横屿岛上的二千多倭寇全部被歼灭,八百多名百姓获救。
攻克横屿,凯旋回师。那位将军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挥舞着双臂,教全军将士一起唱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凯歌》
将士们唱着大方激昂的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向牛田进兵。
这位将军是哪位呢?
少年壮志不言愁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11月12日,山东济宁东南叫鲁桥的小镇里,半夜时分,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夜的寂静,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雨也全停了。
没过一会,天光大亮,云霞满天,朝阳初上,红光满屋。
56岁的戚景通老年得长子,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望着奇怪的天象,就给儿子起名继光。
戚景通不是等闲之辈,曾在北京当过神机营的副将,神机营就是明朝使用火器的部队。他晚年告老还乡埋头著书,但重要任务是培养戚继光,希翼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实用的人。
戚继光自幼聪慧好学,在读书,习武之余,最爱做军队游戏。他用泥巴筑城墙,堆砖瓦成壁垒,削竹剪纸做旗帜。他充当总指挥,他指挥的部队整齐划一,有分有合,有进有退,很有战争的氛围。
父亲亲自陪儿子玩打仗的游戏,还给他讲用兵之道。
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坚毅的意志,决心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双全的军人。
十七岁时,父亲去世。依照朝廷惯例,戚继光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
就在这一年,戚继光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韬钤深处》
尤其是最终两句,让我们看到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他将用毕生的心血成就丰功伟业,绝不是为个人名誉,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
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戚继光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又会遇到如何样的艰苦险阻呢?
初出茅庐
十年以后,戚继光又升了官,治理三营二十五卫所,负责山东海防。
当时明朝的海防空虚,兵纪败坏。守卫山东沿海的士兵不但老弱病残,而且纪律涣散,是地道的兵痞子,兵油子。
戚继光一到任,就决心加强练兵,整顿军纪。
有一天,戚继光的亲舅舅违抗军令,他当着众将士的面,将舅舅捆起来,重打四十军棍。舅舅又气又羞,怨恨外甥不讲情面。
当天夜晚,月明风清,戚继光换上便装,亲自登门,看望舅舅。
一进门,他就跪在舅舅床前,说道:现在您是长辈,我向您赔礼。可我们都是军人,在军中是不分辈分长幼的,公私要分明,您应该懂得我的一片苦心呀!
舅舅见他说的情真意切,停止呻吟,倒身跪在地上。对外甥说:你打的好,我服气了,希翼你今后执法如山,要是我再违令,尽管用严刑惩治。
这件事传遍全军,官兵都十分佩服戚继光治军有方。从此,军中风气好转。山东海防,守的稳如磐石。
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逐渐受到朝廷的器重。
有才干的人放到更需要更困难的地方,才有他的用武之地,才干尽显英雄本色。
三箭定天地
于是,朝廷把他从山东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守卫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府,专门应付来犯的倭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