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沙尘暴难道就是这么造成的?影响之大,损失之大,谁赔得起?
当时在沙漠中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只有树活了,人才能活。 “刚过来的时候是一片荒滩,什么也没有。”时至今日,马卫青依旧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条件很苦,他们没有房子,只能住帐篷或地窖,每天的工作就是平地和种树。“但那时候大家不觉得苦,一个劲儿想着把树种活。”马卫青说,为了不让黄沙吹进机井,他和父亲甚至在机井上盖了一间房子。 马卫青记得,当时他们陆陆续续种植和经营着面积300多亩,拥有5万多棵树木的林地,到上世纪80年代,林地里粗的树直径有40公分,最细的也10多公分。 1985年,当地开始将林地承包给个人。一份“无偿归户承包合同”显示,呼和勃勒格林场24户村民种植杨树、柳树、榆树、沙树、花果树等,共计320.3亩,54614棵。承包说明写到:树木归村民经营,所得的一切收入属于经营者个人,所开支的一切生产费用由承包者自理。所承包的树木不得随意砍伐,如需要砍伐,必须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砍伐。未经批准砍伐一棵,必须保证栽活3棵。未经批准随意砍伐一棵,罚款5元,砍伐较多,造成不良后果,视其情节,按国家《森林法》有关条例论处。经营者要加强树木管理,一年四季要按季节及时至少浇4次水。 呼和勃勒格林场承包给个人后不久,因为划界造成的诸多问题,让这片林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马卫青介绍,1990年巴音敖包嘎查从阿拉善盟划归乌海管理后,因为两地交接,造成村民换证困难,林地设施无人管理,从此这片林地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公开信息显示,1990年1月17日,乌达区和阿拉善左旗划界工作组决定,阿拉善左旗呼和勃勒格嘎查和乌兰阿日勒嘎查(包括巴音敖包嘎查的马宝店)段移交乌达区管辖。 牛玉梅记得,1990年左右,林场的变压器坏了,没有电,无法抽水灌溉,树木开始出现旱死情况。她和村民去找阿拉善盟相关单位,对方说林场已经移交给乌海市了,村民们去找乌海的相关单位,对方又说移交手续还没办清楚。 跑了好几年,一直没办法解决问题,树慢慢死了。1995年,牛玉梅和村民再次找到当地乡政府,相关负责人称,灌溉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让村民各家将承包的树砍了卖钱。“因为当年签了协议,我们不敢砍,就把死树拉回去烧柴了。”牛玉梅说。 1995年3月12日的一份答复函显示,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嘎查超过十公分以上杨柳树,由持林权证户主按划定范围自行砍伐,落款签名是当时乡里的干部。 马卫青当时也收到了答复函,但他不仅没有砍树,还在旱死的林地上重新开始种树。据马卫青所说,1995年他花了7000块钱,接电线、买水泵、买树苗,又种了2000多棵树,但是到2012年,相关部门以当地水位下降,不能打井为由将机井炸了,他的树陆陆续续又死了。 最让马卫青不能接受的是,林场不远的几家公司可以打井,但村民却不能。马卫青找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断断续续找了两年,没用,后来他心灰意冷,只能任由树林旱死。 马卫青说,树木旱死之后,这片土地有的荒芜了,有的被开垦成耕地,但是因为风沙太大,地里种的玉米基本没有收成。后来,有些村民就将土地承包了出去,自己则外出打工。 村民马云介绍,“只有树活了,人才能活。”马云说,他们父辈曾将巴音敖包嘎查变成一片沙漠绿洲,后来树消失了,他们也只能四散而去。 4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穿行于巴音敖包嘎查,当年的防护林基本消失,只剩大片大片戈壁荒滩和正在种植的耕地,干枯的树干和树桩有的埋在黄沙里,有的散布于路边或田角。 曾经用于灌溉的水渠要么被黄沙覆盖,要么残破已久。一眼机井上面的房子已经垮塌,村民怕牲畜掉进井里,搬来大树桩,将井口堵住。 有的村民为了开垦耕地,将近几年旱死或倒地的树集中堆在一起。从树桩的尺寸判断,大部分树干径都已达30厘米,散落的树枝也如成人臂膀一样粗,有的树甚至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马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如今幸存下来的树大多是主干道两侧的行道树,或是一些地块的间隔树。“在沙漠中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马云走到一棵幸存的树下,张开手抱住树干,有些感慨。“这棵树接近40年了,如果当初种的树不死,很多也像它一样。” 4月9日,针对巴音敖包防护林被旱死以及林地变耕地的情况,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乌海市委宣传部,随后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发来一份情况说明。 该情况说明称,相关人员经过与时任的老村长了解后得知,巴音敖包防护林(呼和勃勒格林场)在1990年乌阿划界,乌海接管该地区时,林木就已经是干旱死亡状态。 乌兰淖尔镇一位高姓副镇长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据他们了解,巴音敖包防护林不存在断水断电,故意破坏防护林,没人管的现象。他认为,防护林死亡的原因是1987年到1990年,乌阿两地筹备划界的三年时间里,手续迟迟没办完,双方都没有对林场进行投入,没有增加灌溉设施。
1,这片300多亩5万多棵植物的防护林是在1977年开始村民慢慢种植形成,后因两地划界,无人管理,致这片防护林慢慢旱死、消失。 2,这片防护林曾经属于阿拉善盟,1990年划归到乌海市,乌海市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1990年乌海市接管巴音敖包防护林时,树林已经是干枯死亡状态。 3,2020年底,乌海当地公司与泽园社区20户居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 如果真如乌海市工作人员所言,这块防护林已经枯死了30年,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现在才来说这个事情,当年为什么不给这片防护林灌溉?究竟是哪一方的责任?后来又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这片防护林?但是如果一直这样荒废也不是个事吧,如果这片林地不能恢复,土地流转给企业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比荒在那里强吧!
在沙漠里种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可是五万多棵树却因为两地划界,无人管理,断电断水,把先人的心血毁于一旦,不顾后人生存的环境。这里面究竟是谁人之责,谁人之过,应该严厉追究,才能让大家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敬畏之心!
两个地区交汇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乌海沙漠本来已经是沙退人进的,因为地区划分导致这里供水供电没跟上种下的树死了5万棵,320多亩的防护林就这样消失,如今沙进人退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不可估计。
相关文章